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敬题濂溪先生书堂·其二》
《敬题濂溪先生书堂·其二》全文
宋 / 柴中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城三四里,矫首惬遐观。

顿觉市声绝,忻从天宇宽。

康山书几净,湓浦砚泓寒。

一诵爱莲说,尘埃百不干。

(0)
翻译
走出城外三四里,抬头欣赏远处的风景。
忽然感到城市的喧嚣消失,欣喜于天空的广阔无垠。
康山书房里的书本整洁干净,湓浦江边的砚台水波微寒。
读上一遍《爱莲说》,连尘埃都仿佛不再沾染。
注释
出:离开城市。
城:城市。
三四里:大约三四里的路程。
矫首:抬头。
遐观:远望。
市声:市井之声。
绝:消失。
忻:欢喜。
康山:地名,可能指某个有书房的地方。
书几:书桌。
净:干净。
湓浦:地名,长江支流。
砚泓:砚池。
诵:朗诵。
爱莲说:古代散文,周敦颐所作,赞美莲花的高洁品格。
尘埃:尘土。
百不干:完全不受影响,不沾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中行为纪念濂溪先生(周敦颐)所作的第二首题书堂诗。诗中描绘了离开城市喧嚣,漫步三四里路程后,诗人抬头远望,感到心旷神怡的景象。他欣喜于城市的嘈杂声忽然消失,感受到天空的广阔无垠。接着,他想象先生书房的洁净,康山(可能指庐山)的书香与湓浦(九江附近河流)砚池的清冷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最后,诗人提及诵读先生的《爱莲说》,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连尘埃都似乎被净化,不再沾染尘世的纷扰。整首诗表达了对濂溪先生高尚人格和学问的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柴中行

柴中行
朝代:宋

柴中行,字与之,人称“南溪先生”,馀干(今江西万年县南溪乡营里村)人。文公之子,后周世宗第十三代裔孙。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第进士,授抚州军事推官、江州教授,累迁西京转运使、湖南提刑、崇政殿说书、知赣州。于公元1225年遁迹与缑之北里(宁海北郊)。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蒙童说》等书,宋史有传。
猜你喜欢

佟声远友兄爱予第四儿明渲特甚求养为己子病中赋诗六章敬以托之·其五

病涉冬春已半年,弥留不死任皇天。

已教隐几同枯木,便合遗衣化乱烟。

松势每忧巢欲覆,鹤声安望子能传。

蠢兹豚犬无知识,亚次相依或象贤。

(0)

悼昭平夫人季刘·其三

廿载鸡栖类伏雌,牛衣相对总凄其。

英雄蹭蹬饥寒日,儿女绸缪老大时。

后死黔娄谁作诔,长鳏沐犊但含悲。

只今凫雁无心弋,风雨平明卧起迟。

(0)

惠浣堂成赋谢惠州王使君·其二

东樵未得遂幽居,南郭依然作敝庐。

仲举肯先看孺子,文翁知最爱相如。

频将金错资开径,待化丹砂润著书。

裴冕林塘应更卜,主人情甚浣花渔。

(0)

寄怀毛翰林大可·其二

家近湘湖多紫莼,季鹰闻已作逋臣。

能争西子为乡里,莫继夷光作土神。

弟子偏多才藻女,先生故是滑稽人。

若兰妒绝阳台去,老蚌无珠泪满巾。

(0)

送人之延绥·其三

水到边头海子多,雨馀饮马兔毛河。

风寒有酒围黄鼠,雪冻无衣拥紫驼。

红石飞流银甲洗,黑山断碣宝刀磨。

边人只解从军乐,战罢琵琶唱卤歌。

(0)

赠何东滨处士·其一

素冠东出墓门迟,攀柏曾枯南北枝。

烈父丹心包马革,慈姑白首事熊饴。

书成但置杯圈侧,养罢长悬乌鸟私。

宿草一丘霜露遍,非寒亦觉思凄其。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