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莫倚楼,楼外愁烟织。
落尽碧梧桐,一夜新寒色。
篱菊映残枝,江雁飞连翼。
时节又开炉,只是无消息。
朝来莫倚楼,楼外愁烟织。
落尽碧梧桐,一夜新寒色。
篱菊映残枝,江雁飞连翼。
时节又开炉,只是无消息。
这首《生查子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忧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朝来莫倚楼,楼外愁烟织。”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早晨的烟雾仿佛织成了一层愁绪,笼罩在楼阁之外,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忧郁和对远方的牵挂。
“落尽碧梧桐,一夜新寒色。” 梧桐叶落,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一夜的新寒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心境的寒冷与孤寂。
“篱菊映残枝,江雁飞连翼。” 菊花在残枝上绽放,虽是秋末冬初的景象,却也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而江面上的大雁成群结队地飞翔,象征着迁徙与自由,也寄托了主人公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时节又开炉,只是无消息。” 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在寒冷的季节里,虽然有了取暖的火炉,但内心却因缺乏亲人的消息而感到空虚与寂寞。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思念之情的深沉与无奈。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自然界的变迁来反映人物的情感变化,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佳丽称旧都,英髦萃辟水。
羡君鼓箧来,高名动槐市。
余惭拥皋此,唯兹一日以。
清齐不寂寞,晤言赖有子。
共策春游杖,看遍千山紫。
绿涨秦淮堤,翠铺长千里。
莺花三月时,谋欢正伊始。
如何舍此去,匆匆戒□□。
欲问京口津,言循浙水止。
樽向虎丘酣,席桂吴江駊。
湖山烟柳新,一路登临美。
重披庾岭云,归弄珠涯芷。
历览誇奇胜,奚囊满清绮。
独余怅离携,踌蹰对春雨。
情逐归鸿飞,寄梦湖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