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岩寺上方》
《灵岩寺上方》全文
元 / 宋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霸业销沈烟树浓,吴王台殿梵王宫。

屧廊人去土花碧,香径僧归秋叶红。

飓母射岩风动地,蛟精徙穴雾迷空。

明朝江郭重回首,寺在翠微苍霭中。

(0)
翻译
昔日的霸业消失在浓厚的烟树之中,吴王的宫殿与梵王的宫室混为一色。
石板长廊空无一人,只有青苔覆盖,显得碧绿;僧侣走过香气四溢的小径,秋叶已转红。
狂风如飓母般冲击山岩,震动大地;蛟龙精怪迁移洞穴,雾气弥漫天空。
明天再回首,只见江城郊外,那座寺庙隐没在翠绿的山峦和苍茫的雾霭之中。
注释
销沈:消失,衰败。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形容景色朦胧。
屧廊:石板长廊。
飓母:比喻猛烈的风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灵岩寺的秋景图。开篇“霸业销沈烟树浓,吴王台殿梵王宫”两句,通过对历史沧桑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霸业”指的是过去的盛世,“销沈”则是历史的消逝。这里的“烟树浓”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接下来的“吴王台殿梵王宫”,则是在提及古代遗留下的建筑,烘托出一番荒凉与废墟之感。

中间两句“屧廊人去土花碧,香径僧归秋叶红”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屧廊”指的是寺庙中的走廊,而“人去土花碧”则是说随着人们的离开,那些曾经被践踏过的小路上长出了绿色的野草。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寂静和荒凉,同时也表明了时间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而“香径僧归秋叶红”,则是在描绘僧侣们在秋天落叶的环境中归来,通过“香径”、“秋叶红”等字眼,营造出一幅生动且色彩鲜明的图画。

后两句“飓母射岩风动地,蛟精徙穴雾迷空。明朝江郭重回首,寺在翠微苍霭中”,则是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进一步描绘。“飓母射岩风动地”、“蛟精徙穴雾迷空”两句通过对山石、风和云雾的描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最后,“明朝江郭重回首,寺在翠微苍霭中”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晨光下的江景及远处寺庙所处之地的眷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而且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作者介绍

宋无
朝代:元   字:子虚   籍贯:元平江路

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猜你喜欢

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

君不见南溟之水如汤盘,浴日浴月涵星垣。

闭塞地户开天门,西台庙古神赫烜。

垂衣拱手端临轩,身骑白马扬朱翻。

立马看花花正繁,木棉树老高云屯。

千尺百尺迎朝暾,赩如野火燎高原。

琼枝天际蟠昆崙,珊瑚海底撑乾坤。

其高也如此,不知几历寒与温。

榑桑若木为弟昆,月华仙桂皆儿孙。

一枝一叶含一元,一华一实归一根。

一生二,二生三,三三生万物,生生不已天何言。

(0)

春闺怨

东风帘捲画楼西,目断王孙草色萋。

莺织旧愁穿柳线,燕衔新恨湿花泥。

梦随流水情添急,眉锁青山翠压低。

惆怅天涯春欲尽,海棠花落杜鹃啼。

(0)

菊残·其一

变红犹未落,心卷只纯黄。

暖失三秋艳,寒争一日香。

酒随花朵尽,愁逐岁华长。

岂乏梅新吐,终怜菊有芳。

(0)

越人歌

胡然而天兮,新波同杭。胡然而帝兮,在水中央。

绣被离披兮,辉盈青翰。

心如水而悠悠兮,焉知彼岸。

山有云兮江有泉,怀佳人兮未敢言。

(0)

海珠

何年神女弄珠来,蜿蜿灵光照法台。

四壁潮声相喷薄,诸天云影自徘徊。

波心犹有骊龙认,刹里常闻象教开。

秦帝不须东望幸,此间疑是小蓬莱。

(0)

史记三十六首·其十二《河渠书》

河水潺湲瓠子通,宣房堤上作新宫。

千秋梁楚皆平土,长忆玄圭锡禹功。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