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龙走平陆,长空浩洪涛。
天瓢翻不绝,雨师何乃劳。
出门畏无车,衢路多野蒿。
后土吹未乾,庭树空萧骚。
兀坐悄无言,蚯蚓向我号。
须臾赫羲轮,六合成炉鏊。
炎凉每如此,嗟嗟天盖高。
骄龙走平陆,长空浩洪涛。
天瓢翻不绝,雨师何乃劳。
出门畏无车,衢路多野蒿。
后土吹未乾,庭树空萧骚。
兀坐悄无言,蚯蚓向我号。
须臾赫羲轮,六合成炉鏊。
炎凉每如此,嗟嗟天盖高。
这首《暑雨叹》描绘了夏日暴雨之后的景象与作者的感慨。开篇“骄龙走平陆,长空浩洪涛”以生动的比喻,将暴雨比作龙在平地上奔腾,天空中则是浩瀚的波涛,形象地展现了暴雨的壮观与猛烈。
接着,“天瓢翻不绝,雨师何乃劳”表达了对雨水连绵不断的感叹,仿佛天上的瓢不断倾倒,雨神也忙得不亦乐乎。这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出门畏无车,衢路多野蒿。后土吹未乾,庭树空萧骚”则描绘了暴雨过后的情景:道路泥泞,车辆难以通行;田野间长满了野蒿,一片荒凉。后土(古代神话中的大地之神)吹散的水汽还未干尽,庭院里的树木在风中摇曳,显得萧瑟。
“兀坐悄无言,蚯蚓向我号”写出了暴雨后的寂静,只有蚯蚓在泥土中发出声响,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这一细节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最后,“须臾赫羲轮,六合成炉鏊。炎凉每如此,嗟嗟天盖高”描绘了太阳重新升起,天地间形成了如同炉灶般的热浪,炎凉交替是自然界的常态,让人感叹天之高远和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暴雨过后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场景,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山花何如水花洁,江乡又作三年别。
银潢一派写秋光,绿浪红云几明灭。
孤标不藉阑槛护,皓质岂因泥滓涅。
江梅冲寒面如玉,岩松积岁髯疑铁。
清严淑丽各有态,根性已是多生结。
铜池碧影落天镜,东轩未到吾能说。
一泓便有五湖意,造物信可儿童窃。
翠盘跳珠散凉雨,梦回晓枕声未绝。
恍疑误入水仙府,万队红妆拥旌节。
鉴湖终期明主赐,云锦只恐天机撤。
书生俭算亦有计,胜赏直与吟诗折。
拂空翠盖摇双桐,桐阴袅袅来天风。
仙山秋日如春融,琪花瑶草长丰茸。
道人晏坐侍青童,玉尊缥醴清若空。
洪厓有约浮邱公,青禽误集东皇宫。
飙轮西来滞瀛蓬,停觞思入虚无中。
皇览揆予始鸿濛,五十四载遗尘踪。
玄纲袖领繄尔宗,馀事复到临池工。
良常西麓新宫崇,金书玉刻腾蛟龙。
幼霞回首玄卿翁,人间天上将无同。
蟠桃正熟火枣红,水边处处黄花丛。
青山隐隐云重重,归来何时寻赤松。
冰柱谁家长万尺,世人未见神仙宅。
昆崙五城楼十二,一一银山半天白。
天河倒挂楹栋间,下视蓬婆等卷石。
东方有士古袁安,平生自信干人难。
闭门僵卧三日雪,早起翻念神仙寒。
书生未试多濩落,此事几为流俗叹。
草堂相对一尊酒,龙公水妃互奔走。
须臾瀰漫天地变,崖堑区区复何有。
瓦沟何恨太飘忽,桧顶何亲独淹久。
从来幸不分町畦,此日宁须问容受。
晚来笔冻可柰何,满庭落叶寒风多。
嫦娥矫立碧云里,似欲斗彩撩清哦。
我今有诗亦不作,此雪讵堪还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