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归远岫碧虚高,触目成吟便搦毫。
践履未能融气习,当年惭愧此焚膏。
云归远岫碧虚高,触目成吟便搦毫。
践履未能融气习,当年惭愧此焚膏。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万壑松风旧日赐居也因题其壁(其二)》。诗中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与碧蓝的天空,触景生情,诗人即兴挥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修为和过去的行为。
首句“云归远岫碧虚高”,描绘了一幅云雾环绕着远处山峰,天空碧蓝高远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次句“触目成吟便搦毫”,则直接点明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创作冲动,即兴赋诗,挥毫泼墨,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践履未能融气习,当年惭愧此焚膏”,则转入了对个人修为的反思。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未完全融入自然之道,对此感到惭愧。这里的“焚膏”可能是指夜晚的灯火,象征着诗人过去努力学习或思考的时光,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在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在修养上的不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界的壮丽景色激发内心的情感,进而引发对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理于物的艺术手法。
红酒催诗,绿波泛斝,千秋空想芳踪。
谁知今朝欢宴,我辈重逢。
薄暮门前雪霁,小梅枝上月朦胧。
瑶席敞,氍毹座软,橙橘香浓。
人世上,嘉会少,百年里多半,纷冗匆匆。
且须相忘少壮,共话情悰。
座上不衣自煖,阳春先到画堂中。
明朝看,当筵新咏,还是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