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憩高秋得,孤亭曲径通。
唤人空鸟语,照眼自霜丛。
古寺寒烟里,遥山夕照中。
缅怀苏长史,明月与清风。
佳憩高秋得,孤亭曲径通。
唤人空鸟语,照眼自霜丛。
古寺寒烟里,遥山夕照中。
缅怀苏长史,明月与清风。
这首清代赵晓荣的《沧浪亭》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秋日景象。诗人以"佳憩"起笔,表达了对这个季节和地点的喜爱之情。"孤亭曲径通"一句,通过描绘孤亭和蜿蜒小路,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唤人空鸟语,照眼自霜丛",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以空中的鸟鸣声唤起人的注意,而霜丛则映入眼帘,增添了秋日的清凉和萧瑟。接下来,"古寺寒烟里,遥山夕照中",将视线转向远处,古寺在袅袅寒烟中若隐若现,远山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更加苍茫,展现出一种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最后,诗人借"缅怀苏长史,明月与清风"表达对先贤苏长史的怀念,同时以明月和清风作为结尾,寓意高尚品格和超然心境,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沧浪亭的秋日景色,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
破帽吹愁去。绕郊墟、残灰败壁,冷烟斜雨。
舞马梦惊城乌起,散作童妖灶语。
漫说与、谢仙一句。
犹记醉归西州路,问行人、望望骊烽误。
几未失,丧公屦。高高况是兴亡处。
望平沙、落日湖光,暗淮沈楚。
寂寞西陵歌又舞,疑冢嵯峨新土。
黯牛笛、参差归路。
试问文君容赊否,待东篱、更就黄花浦。
拚酩酊,涴蓝缕。
稽山佳趣胜蓬瀛,橘里渔樵画不成。
我欲鉴湖分一曲,烦君先与白鸥盟。
一梦扬州事。画堂深、金瓶万朵,元戎高会。
座上祥云层层起,不减洛中姚魏。
叹别后、关山迢递。
国色天香何处在,想东风、犹忆狂书记。
惊岁月,一弹指。数枝清晓烦驰骑。
向小窗、依稀重见,芜城妖丽。
料得花怜侬消瘦,侬亦怜花憔悴。
漫怅望、竹西歌吹。
老矣应无骑鹤日,但春衫、点点当时泪。
那更有,旧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