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院飞来,巧啭如簧,初闻可怜。
正金经学诵,生成柔软,珠歌教唱,分外清圆。
花下泠泠,帘中呖呖,小玉频呼密意传。
吟郎句,惯临流对月,韵更悠然。道将双字联翩。
比相见春风一笑嫣。
记靧桃幽思,咒馀茸舌,折杨离恨,噎在香咽。
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送吹兰到耳边。
关情甚,听莺雏燕乳,仍是笄年。
隔院飞来,巧啭如簧,初闻可怜。
正金经学诵,生成柔软,珠歌教唱,分外清圆。
花下泠泠,帘中呖呖,小玉频呼密意传。
吟郎句,惯临流对月,韵更悠然。道将双字联翩。
比相见春风一笑嫣。
记靧桃幽思,咒馀茸舌,折杨离恨,噎在香咽。
细语欢浓,娇啼梦浅,时送吹兰到耳边。
关情甚,听莺雏燕乳,仍是笄年。
这首《沁园春·声》由清代词人厉鹗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声音之美,尤其是女性声音的婉转与柔美。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声音比作“如簧”、“泠泠”、“呖呖”,形象地展现了声音的清脆、悦耳与动听。
开篇“隔院飞来,巧啭如簧,初闻可怜”,以“飞来”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声音的突然出现,仿佛从远处传来,又似从空中飘落,充满了神秘感和惊喜。接着,“正金经学诵,生成柔软,珠歌教唱,分外清圆”,通过对比不同声音的特点,强调了女性声音的柔和与圆润,如同诵读佛经时的宁静与虔诚,又如珠子般清脆悦耳。
“花下泠泠,帘中呖呖,小玉频呼密意传”,进一步描绘了声音的环境背景,将听者置于花香四溢、帘影摇曳的浪漫场景中,使得声音更加富有诗意和情感。这里的声音仿佛是小玉(古代女子的昵称)在轻声细语,传递着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吟郎句,惯临流对月,韵更悠然”,则将听者带入了一种诗意盎然的境界,想象着诗人临水对月,吟诵诗句,声音与自然和谐共融,更添了几分悠远与超脱。
最后,“道将双字联翩。比相见春风一笑嫣”,通过“双字联翩”和“春风一笑嫣”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声音与情感的交融,仿佛是两颗心在轻轻触碰,产生了微妙而美好的化学反应。
整首词通过对声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声音本身的美妙,也寄托了词人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艺术与人性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感悟。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
安花著蒂。
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
朱楼外。
愁压空云欲坠。
月痕犹照无寐。
阴晴也只随天意。
枉了玉消香碎。
君且醉。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
一时左计。
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雨过水明霞。
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
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