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渺渺平原绿,几鼻浮江春带犊。
短蓑耕罢一犁归,数亩山陂雨初足。
薄田我亦耕定山,六角未能终日閒。
一笑还寻饮牛处,夕阳疏柳前溪湾。
君不见江山万古驱牛样,用则耕田閒则放。
东风渺渺平原绿,几鼻浮江春带犊。
短蓑耕罢一犁归,数亩山陂雨初足。
薄田我亦耕定山,六角未能终日閒。
一笑还寻饮牛处,夕阳疏柳前溪湾。
君不见江山万古驱牛样,用则耕田閒则放。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牧歌图景。首句“东风渺渺平原绿”,以轻柔的春风和广阔的绿色平原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几鼻浮江春带犊”一句,通过牛群在江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春意盎然。
“短蓑耕罢一犁归,数亩山陂雨初足。”描述了农夫劳作后归家的场景,简朴而真实,体现了农民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农夫耕作完毕,披着短蓑衣,带着满足的笑容,返回家中,此时山陂上的雨水刚刚足够,为下一次耕作做好了准备。
“薄田我亦耕定山,六角未能终日閒。”表达了农夫对土地的热爱和辛勤耕耘的精神。即使在有限的土地上,也尽力耕种,即便忙碌,也未能完全闲下来,体现了农夫的勤劳与执着。
最后,“一笑还寻饮牛处,夕阳疏柳前溪湾。”描绘了农夫劳作后的轻松一刻,他微笑着寻找给牛饮水的地方,夕阳西下,疏柳依依,溪水弯弯曲曲,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农夫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山屏隐青绿,林木滃然秀。
西风吹飒飒,落叶疑雨骤。
泉随云共飞,石与人争瘦。
树根枯蔓缠,岩腹涩苔锈。
流水渐归壑,无复蛟螭斗。
垂虹卧飞梁,修蚓滴岩溜。
景物足清幽,民居犹朴陋。
茅屋数十椽,草草创旁构。
默寻炊烟微,计时恰清昼。
文君真知音,私奔司马氏。
阮籍真好色,邻家恸处子。
惟此真之中,邪正亦倍蓰。
然宁侧其冠,不必纳其履。
刑罚可失出,褒贬腌逼里。
历观史传中,竞艳每书此。
一时爱其才,春秋紊大旨。
且令炫才者,越礼有所指。
风俗自兹靡,责归作俑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