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翁新筑此山庄,石子回阶引石梁。
满地湿云封寿坞,隔墙高树比僧坊。
扫苔容我来题璧,刻竹烦君补和章。
信与辋川风致合,老须裴迪共壶觞。
野翁新筑此山庄,石子回阶引石梁。
满地湿云封寿坞,隔墙高树比僧坊。
扫苔容我来题璧,刻竹烦君补和章。
信与辋川风致合,老须裴迪共壶觞。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雨中过野翁庄访彦清施先生不遇书此以寄》描绘了一幅雨后山居的闲适画面。首句“野翁新筑此山庄”点出主人是一位隐逸的老人,新近建造了这个山间小屋。接下来的“石子回阶引石梁”描绘了石板路曲折通向石桥的景象,显得质朴而自然。
“满地湿云封寿坞”运用比喻,将湿润的地面上升腾的雾气形容为云彩,仿佛整个山庄都被长寿的祝福所笼罩。而“隔墙高树比僧坊”则通过对比,写出庄外高大的树木与僧院相仿,增添了静谧的禅意。
“扫苔容我来题璧,刻竹烦君补和章”表达了诗人来访的意愿,希望能与主人一同清扫苔藓,在壁上题诗,或刻在竹简上,共享文人墨客的乐趣。结尾两句“信与辋川风致合,老须裴迪共壶觞”,借用王维与裴迪的故事,表达诗人对野翁庄风雅氛围的喜爱,期待能在此与知己把酒言欢,共享辋川般的诗画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忆与南宫共说诗,伤心岁晚故人稀。
昔如幽谷莺相友,今作辽天鹤独飞。
绝喜王家生福畤,固应米老有元晖。
不须更傍人篱落,名父亲传夜半衣。
月里谁横笛,秋深战垒闲。
别吹新曲调,偏照旧关山。
响激商飙起,声随陇水潺。
远传边塞外,高入广寒间。
解白嫦娥发,能苍壮士颜。
倚楼人谩拜,何日凯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