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娇舌乍弹莺学语,芳心已定井销波。
尼师曾教青莲偈,女伴徒为《白苎歌》。
听处若迷空色相,应须愁杀病维摩。
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娇舌乍弹莺学语,芳心已定井销波。
尼师曾教青莲偈,女伴徒为《白苎歌》。
听处若迷空色相,应须愁杀病维摩。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夜闻吴女诵经》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云窗月帐散花多”以云窗月光照耀下的花影婆娑,营造出夜晚的宁静氛围,暗示诵经之地的雅致。次句“闲读金经夜若何”则写出女子在这样的夜晚专心阅读佛经,表现出她的虔诚和专注。
接下来,“娇舌乍弹莺学语”运用比喻,形容女子诵经的声音如同黄莺婉转,清脆悦耳,仿佛模仿着鸟鸣。而“芳心已定井销波”则进一步描绘女子心境如井水般平静,诵经带来的内心安宁使得涟漪不生。
“尼师曾教青莲偈”写女子可能是在尼姑指导下学习佛法,诵读青莲经文,显示出她的修行之路。然而,“女伴徒为《白苎歌》”又暗示周围环境的世俗气息,女伴们还在唱着世俗的歌曲,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听处若迷空色相,应须愁杀病维摩”表达了听者对诵经声音的沉醉,以至于忘记了空性的本质,可能会让患病的维摩诘(佛教中的智慧化身)也为之烦恼。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诵经的场景,展现了僧俗之间的对比,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