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是谁家地,山高境最偏。
市犹通岭外,尘不到门前。
息壤终何托,劳薪只自怜。
买邻少千万,聊借避烽烟。
问是谁家地,山高境最偏。
市犹通岭外,尘不到门前。
息壤终何托,劳薪只自怜。
买邻少千万,聊借避烽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山村景象。诗人以“问是谁家地,山高境最偏”开篇,巧妙地引出一个隐匿于高山之巅的小村落,暗示其与世隔绝的独特位置。接着,“市犹通岭外,尘不到门前”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山村与外界的联系虽有限,但依然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纯净与宁静。
“息壤终何托,劳薪只自怜”则表达了对人生归宿的深沉思考和对劳碌生活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询问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辛勤付出却难以得到应有回报的无奈与同情。
最后,“买邻少千万,聊借避烽烟”点明了此地之所以成为避难之所,是因为它远离战乱,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浓厚人文关怀色彩的作品。
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
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
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