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都城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
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
艳艳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
少年作尉须兢慎,莫向楼前坠马鞭。
炀帝都城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
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
艳艳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
少年作尉须兢慎,莫向楼前坠马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夜景象,背景设在炀帝时期的都城水边。诗人通过对夜晚笙歌和木兰舟的描写,展现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或庆典的气氛。
"三千宫女自涂地"一句,突显了场景的宏大与壮观,反映出当时皇室的豪奢和对女性美的追求。同时,这也隐含着对权力集中和统治阶级生活的描绘。
"十万人家如洞天"则通过比喻,将普通百姓的住宅与仙境相提并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艳艳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通过对鲜艳花枝和层叠云影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动人的春夜风光图。这里的“官舍”可能指的是政府官员的住宅,而“寺墙”则是宗教场所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最后两句"少年作尉须兢慎,莫向楼前坠马鞭",似乎是在劝诫年轻的官员要谨慎行事,勿忘初心。这里的“坠马鞭”可能是指不应该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过度的轻率和鲁莽。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了古代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才华。
众客喧哗发酒狂,逡巡密雪自飞扬。
莫嫌作赋无枚叟,且喜延宾有孝王。
雪花如掌堕阶除,剧饮时看卧酒壶。
半夜琼瑶深没膝,欲归迷路肯留无。
竹裹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著蒲帘。
欲求初祖安心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瞧心。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
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
眼看东邻五亩花,茅檐竹户野人家。
过墙每欲随飞蝶,归舍谁怜已莫鸦。
幽客偶来成晚饭,野僧何日寄新茶。
三年气味长如此,归计迟迟也自嘉。
北园春草径微微,未用频教翦棘茨。
蜂阵纷纷初养蜜,莺巢浅浅欲生儿。
客情流水兼山远,归梦游丝向日迟。
懒病相将浑欲惯,赖君索我强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