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兴》
《感兴》全文
明 / 唐邦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蟠曲恶木根,不植泰山冈。

婀娜孤生竹,抽梢淇水旁。

佳人好修饰,被服素罗裳。

感兹帛雁会,得充君子房。

丝萝引长蔓,琴瑟净高张。

合欢在令德,容色岂足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恶木与孤生竹,佳人服饰与丝萝引蔓,以及合欢在令德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和情感的赞美。

首先,诗中将“蟠曲恶木根”与“不植泰山冈”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恶木根部盘曲扭曲,难以在稳固的泰山之冈上生长,暗示了恶劣环境或不适宜的条件。接着,“婀娜孤生竹,抽梢淇水旁”则描绘了一株孤竹在淇水之畔轻轻摇曳,虽孤独却生机勃勃,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独立精神。

随后,诗转向对佳人的描写:“佳人好修饰,被服素罗裳。”佳人不仅外表美丽,更注重内在修养,她穿着朴素的罗裳,体现了她的谦逊与高洁。接下来,“感兹帛雁会,得充君子房”表达了佳人渴望与品德高尚之人相遇,共同分享美好的情感,追求心灵的契合与和谐。

最后,“丝萝引长蔓,琴瑟净高张。合欢在令德,容色岂足扬。”以丝萝与琴瑟的比喻,强调了佳人与君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如同丝萝与藤蔓般紧密相连,琴瑟和谐,象征着两人情感的纯净与高雅。同时,合欢树作为爱情与幸福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佳人与君子之间情感的美好与坚定,而“容色岂足扬”则表达了佳人外在的美丽并非最重要的,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内在的美德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对比与象征,以及对佳人美好品质的描绘,传达了对真挚情感与高尚品德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爱情与人生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唐邦佐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北归将自英韶趋江表因游清远峡碧落洞谒六祖于曹溪望韶石渡庾岭皆峤南绝景也适江西道梗遵海而归此志不遂赋五绝见意.韶石

重华南狩到炎荒,高会群神广乐张。

岂独有情能率舞,至今峰石亦低昂。

(0)

次韵士特见怀古风

遭遇登黄閤,平生志寝丘。

燋头无寸效,失脚落遐陬。

一去苍龙阙,三惊白露秋。

贾生时欲恸,平子不胜愁。

鄂渚何曾到,兰江未许留。

孤城踰地角,绝岛在鳌头。

父子同双影,箪瓢付一舟。

飘零已知幸,奇绝敢言游。

望断归来鹤,情孚不下鸥。

波涛从汹涌,鼓角助清幽。

忽奉日边令,容还峤北州。

天恩方肉骨,厉鬼漫持矛。

力拯中兴业,深防不戴雠。

当车虽怒臂,见险莫扶辀。

往事追何及,来功勉或收。

舍垣宜葺补,风雨正飕飗。

离索何其久,吟哦谁与酬。

管宁终著帽,王粲且登楼。

阻绝江南信,淹留海上洲。

归心良耿耿,去路尚悠悠。

见说鲸奔网,仍传盗聚蟊。

不知供羽卫,今有几貔貅。

瓯越亦远矣,江淮已定不。

视天真懵懵,知命罢休休。

水有朝东性,嫠非恤纬忧。

吾徒强餐饭,肉食自深谋。

(0)

清明日得家书四首·其二

南荒炎瘴地,槐火又清明。

海峤无春色,江湖有战声。

繫书来雁足,归思羡鹏程。

欲挽天河水,滂沱洗甲兵。

(0)

道勾漏山灵宝观窃睹两朝御书谨成古风

抱疴卧云海,夙夕负深恐。

宽恩听旋归,何啻丘岳重。

问津勾漏山,散策宝圭洞。

群峰罗翠屏,环合无缺空。

游仙契初心,幽赏恊清梦。

却来观宸章,宝气腾螮蝀。

真行杂草隶,笔势极翔动。

大小飞白书,飘洒萦舞凤。

恭惟睿智姿,多能本天纵。

妙迹藏名山,俾与万世共。

林峦增炳焕,神物劳护拥。

惜无深岩屋,荫覆示崇奉。

何当鸠良材,为葺倾压栋。

天弧不指狼,中原胡马閧。

九庙未奠居,臣子衔愤痛。

岂知炎荒中,奎画得瞻讽。

至哉慱大言,粟麦因异种。

天常及诸佛,一一资妙供。

窃于翰藻间,窥见神心用。

源流此中来,基本中兴宋。

稽首归琅函,斐然成善颂。

(0)

陈几叟以了翁所作默堂箴见示且求余言拾其遗意作四绝句·其三

言以多穷默取容,不如体道守其中。

道非言默所能载,毕竟两端皆是空。

(0)

食蟹

平生最爱梁溪居,溪头紫蟹几尺馀。

持矛被甲意颇横,霜后直欲陵于菟。

端然秉炬可攻取,束缚健者归庖厨。

双螯如臂自可饱,满腹膏液凝红酥。

每倾新酿为一醉,风味窃疑他所无。

那知谪堕荒山里,乃有此物供臞儒。

客云来自九江郡,分以饷我良勤渠。

轮囷初喜入盘馔,郭索想见行泥涂。

西风江岸芦苇枯,下田粳稻香且腴。

朝魁把穟屡蜕壳,宜尔怪伟胸中都。

内黄疏封何足道,左手相持真可娱。

流膏斫雪快一嚼,不复怅望思东吴。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