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月晴风奏晓凉,春回草木被馀香。
溪桥村落牛羊散,竹坞人家桑柘忙。
大树稍疑经枥社,群鸡端恐过尸乡。
年来课最何须问,翁媪茅檐话短长。
淡月晴风奏晓凉,春回草木被馀香。
溪桥村落牛羊散,竹坞人家桑柘忙。
大树稍疑经枥社,群鸡端恐过尸乡。
年来课最何须问,翁媪茅檐话短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日清晨的自然景象与农事活动,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
首句“淡月晴风奏晓凉”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月光与微风比作演奏者,轻柔地为清晨带来凉意,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接着,“春回草木被馀香”一句,通过春回大地,草木复苏,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溪桥村落牛羊散,竹坞人家桑柘忙”描绘了乡村的日常景象。溪桥之上,牛羊悠闲散步;竹林深处,农人们忙碌于桑柘之间,一派繁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
“大树稍疑经枥社,群鸡端恐过尸乡”两句,通过树木与鸡群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大树似乎见证了村庄的变迁,群鸡则提醒着时间的流转,增添了几分生活的趣味与哲思。
最后,“年来课最何须问,翁媪茅檐话短长”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老人在茅屋前交谈,话语间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末涂一过马群空,老眼双瞻碣石鸿。
固有江东兼渭北,其如明月与清风。
一官羁绊吾堪老,万里嫖姚子未穷。
寄语此时怀马祖,叩门何日许庞公。
持节还家未白头,有亲八十更何求。
又须急诏登天去,不为寒乡尽岁留。
四著儒冠甘送老,数经奇运得销忧。
拟登碣石临朝日,浩荡沧溟没白鸥。
接禄才馀岁,为邦近故园。
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
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
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