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牛声里沟渠满,蛙鼓莺簧赚客听。
长板桥头村树密,碧流萦绕万山青。
叱牛声里沟渠满,蛙鼓莺簧赚客听。
长板桥头村树密,碧流萦绕万山青。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沩山道中的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场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生活气息。
首句“叱牛声里沟渠满”,以“叱牛”这一农耕活动的场景开篇,展现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同时“沟渠满”则暗示了雨水充沛,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景象。通过“叱牛”的声音,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巧妙地呈现出来。
次句“蛙鼓莺簧赚客听”,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青蛙的鸣叫比作“蛙鼓”,黄莺的啼鸣比作“莺簧”,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夏日傍晚的自然音响,还通过“赚客听”这一表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自然之声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第三句“长板桥头村树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长板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桥头两侧是茂密的村树,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乡村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最后一句“碧流萦绕万山青”,以“碧流”形容清澈的溪水,以“萦绕”描绘水流环绕山间的情景,同时“万山青”则强调了山色的翠绿与生机勃勃。这句诗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不仅展现了山水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沩山道中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风貌,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韵律美。
自闻梁朝日,四依诸贤士。
宝志万回师,四仙傅大士。
显扬一代教,作时如来使。
造建僧伽蓝,信心归佛理。
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
与道殊悬远,折西补东尔。
不达无为功,损多益少利。
有声而无形,至今何处去。
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
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
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
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
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
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
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
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
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
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