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
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
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
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
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
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
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
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
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
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
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
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
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
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
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
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
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
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
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
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末世乱象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和道德沦丧的深切忧虑。诗中“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两句,表明了正义已失,天下混乱,人们只求苟且偷生。“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则形象地描写了即便是最坚固的东西也无法避免灾难的到来。
“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一句,诗人以神话中的“白帝子”为喻,表达对侵犯自己国家和文化传统的愤慨。而“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则显示了强者的暴行,他们虽然有拔山的豪气,但最终却是徒劳无功,只能引起天道的不满。
接下来的“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两句,形容战乱中使者无法归来,勇士们也失去了联系,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隔绝和信息中断。紧接着,“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这一残酷的场景,则揭示了战争导致的生灵涂炭和道德崩溃。
“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一句,借用古代祭祀之器“鼎”来比喻天地间的混乱,以及由此引发的超自然力量的消耗。下文“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则以龙的出现和大地变色的神话象征,暗示着灾难的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两句,再次通过天象的异常来预兆国家将要面临的灾难。随后的“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则描绘出一个时间和空间都失去了常轨的混乱场景。
最后,“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一句,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质的谴责,以及对于那些沾满鲜血的工具最终无法被宽恕的深刻认识。而“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则通过一个隐喻性的画面揭示出,在这乱世之中,即便是贤明之人也难免沦为盗贼。
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的憎恨和对道德沦丧的哀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偃蹇长鲸横北海,怒喷风雷九州垓。
九州壮士贲育徒,雄剑长弓几千队。
长鲸掉尾鳞鬣张,壮士辟易弓剑伤。
九州尘土山岳动,蔽亏日月无晶光。
长鲸长鲸尔当弭,上帝威灵不可比。
一朝怒遣似飞来,尽赤溟波千文水。
山岳重安日月明,长鲸长鲸尔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