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闻梁朝日,四依诸贤士。
宝志万回师,四仙傅大士。
显扬一代教,作时如来使。
造建僧伽蓝,信心归佛理。
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
与道殊悬远,折西补东尔。
不达无为功,损多益少利。
有声而无形,至今何处去。
自闻梁朝日,四依诸贤士。
宝志万回师,四仙傅大士。
显扬一代教,作时如来使。
造建僧伽蓝,信心归佛理。
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
与道殊悬远,折西补东尔。
不达无为功,损多益少利。
有声而无形,至今何处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尚和追求,以及他对修行生活的感悟。诗中“自闻梁朝日,四依诸贤士”表明诗人自从听到梁武帝时代的佛教故事后,就像寻找智者一样去依止那些有道德的僧侣和高僧。“宝志万回师,四仙傅大士”则描绘了诗人对某位高僧的崇敬,这位高僧不仅拥有宝贵的志向,而且还能教育众多的弟子。
“显扬一代教,作时如来使”显示诗人的佛法修持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其教诲和行为都像佛陀的使者一样传播着正法。接着,“造建僧伽蓝,信心归佛理”表达了诗人对建立寺院、弘扬佛法的愿望,以及他对佛理的坚定信仰。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哀叹和自我反省的情怀:“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这说明尽管诗人在佛法修持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旧感到有诸多烦恼和束缚。“与道殊悬远,折西补东尔”则是说尽管他努力地追求道德,却发现自己与真理的距离依然很远,只能不断地在不同方向上寻找平衡。
“不达无为功,损多益少利”表明诗人对于“无为”的修行之道还未能完全领悟,反而是越努力追求,得到的却越少,这种努力带来的只是更多的损失和烦恼。“有声而无形,至今何处去”则是在问这个世界上的名声和成就终将何去,它们没有实质,只留下空洞的声音。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佛法修持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他内心对于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和自我反省。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样。
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
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
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
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仗。
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
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
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
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韝上。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
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