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筑山深,云径殊窈窕。
始披蒙络入,忽据槎枒表。
瀑细石骨瘦,霜澄峰态皎。
六情不期恬,万虑何能扰。
逸兴托高清,妙契良不少。
精舍筑山深,云径殊窈窕。
始披蒙络入,忽据槎枒表。
瀑细石骨瘦,霜澄峰态皎。
六情不期恬,万虑何能扰。
逸兴托高清,妙契良不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深入山林,建造精舍,体验自然之美的过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精舍筑山深,云径殊窈窕”,开篇即以“精舍”点明主题,说明诗人在此地建造了一座精致的居所,而“山深”、“云径”则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始披蒙络入,忽据槎枒表”两句,描述了诗人从山林深处进入,最终到达居所顶部的情景,通过“蒙络”与“槎枒表”的对比,既表现了山林的茂密与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然开朗。
“瀑细石骨瘦,霜澄峰态皎”描绘了居所周围的自然景观,瀑布细流,石头嶙峋,霜雪覆盖下的山峰明亮洁净,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纯净,也映射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高洁。
“六情不期恬,万虑何能扰”表达了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平静与安宁,各种杂念都被抛诸脑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逸兴托高清,妙契良不少”总结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他将超脱世俗的兴致寄托于高远的境界,与自然的妙契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表达了对自由与真我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清代文人山水诗中的佳作。
他见见我见,我见见他见。
二见亦自见,不见喜中面。
手把车钏镜,终日向外看。
唯见他长短,不肯自洮练。
竟竟口合合,犹如冶排扇。
逢人即作动,心舌常交战。
不肯自看身,看身善不善。
如此痴冥人,只是可恶贱。
劝君学修道,含食但自□。
且拔己饥渴,五邪邪毒箭。
获得身中病,应时乃一现。
安住解脱中,无碍未别见。
住是分别有,任用法界遍。
纵起六十二,非由无罪殿。
所以得如斯,有大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