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与世人,俱来就梵志。
非为贪与赏,与你论愚智。
凡夫累劫中,不解思量事。
见善不肯为,见恶喜无睡。
昏昏似梦人,未饮恒如醉。
王二与世人,俱来就梵志。
非为贪与赏,与你论愚智。
凡夫累劫中,不解思量事。
见善不肯为,见恶喜无睡。
昏昏似梦人,未饮恒如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之二十二。王梵志以通俗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著称,此诗亦不例外。
诗中以“王二”这一形象,代表了芸芸众生,他们来到“梵志”这里,寻求智慧的启迪。梵志并未因他们的到来而有所求取,而是出于对人类愚智的探讨,与他们展开对话。诗中通过对比凡夫在累劫中的生活状态,揭示了人性中善恶不分、是非颠倒的普遍现象。
“见善不肯为,见恶喜无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面对善行时的冷漠,以及面对恶行时的兴奋,反映了人性中道德判断的扭曲。接着,“昏昏似梦人,未饮恒如醉”,进一步将这种状态比喻为沉沦于梦境般的混沌之中,即使在清醒时也如同醉酒般迷失方向,无法自拔。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普遍问题,体现了王梵志对人生、道德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黄鹄恣一举,乃在太液池。
天马产渥洼,矫矫汗血姿。
睥睨阊阖里,冠尽青云垂。
何以咫尺书,行役在路岐。
皂枥有刍豆,日夕维絷之。
盛年不努力,贫贱宁可辞。
决起枋榆间,啁啾亦奚为。
落日临大江,辛苦当告谁。
伊昔公车门,上宰回光盻。
芳条待凤栖,尺水假鹏变。
自惟肮脏姿,岂当厕时彦。
衣褐出都亭,矫迹文学掾。
江东谈空言,云蒸集巾弁。
裹足不敢趋,拙守亦已狷。
异同倖免斥,贞孤愿终贱。
以此俟知己,泣玉诚羞衒。
圣朝重师儒,优渥示慈眷。
云披在一朝,河清幸兹见。
何当开府书,忽奏承明殿。
英哲顾良深,微薄非敢援。
纳禄且有期,始辱甘泉荐。
感恩草莽多,望阙犬马恋。
君同尚子怀,已察长卿倦。
嗒焉谢芬华,知我方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