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初未布阳和,湖上祥霙点渌波。
重璧台遥黄竹作,孤山园近落梅多。
表仪共仰丰年玉,赋咏宜陪赓载歌。
谁忆渔舟向西塞,千山径绝独披蓑。
东郊初未布阳和,湖上祥霙点渌波。
重璧台遥黄竹作,孤山园近落梅多。
表仪共仰丰年玉,赋咏宜陪赓载歌。
谁忆渔舟向西塞,千山径绝独披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初春的景象与心境。首句“东郊初未布阳和”,写出早春时节,阳光尚未普遍照耀大地,给人一种春意盎然却又不完全展现的感觉。紧接着“湖上祥霙点渌波”,则是描绘雪后湖面的静谧与美丽,水面上的雪花融化成小波纹,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细腻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对和谐美好之物的欣赏。
下片“重璧台遥黄竹作”,通过远处重璧台上黄色的竹子来渲染氛围,营造出一种深邃与静寂。紧接着“孤山园近落梅多”,则是写诗人所在的孤山园内梅花纷纷,增添了一抹清丽脱俗之美。
接下来的“表仪共仰丰年玉”和“赋咏宜陪赓载歌”,显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仰望着象征富贵与长寿的物品——玉,同时也在进行文艺创作,通过赋咏等形式来抒发情感,共享这份喜悦。
最后两句“谁忆渔舟向西塞,千山径绝独披蓑”,诗人似乎在追问谁还记得那些往日的渔舟,向着遥远的西边边塞而去。同时,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地与世隔绝,只能独自一人在群山之间穿行,这里“蓑”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孤独旅行的情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感受与追求,以及在雪后初春时节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自由。
世固无忠臣,孝子亦难得。
孝行天所佑,神鬼助破敌。
天津四战地,无险焉可扼?
置阵当通衢,雷部隋指击。
贼来碎于此,骈死若山积。
元戎整以暇,将士自尽力。
逆竖贯满盈,天道所必殛。
号为名教战,论者犹叹惜。
一朝收京师,何人能草檄?
久于南皮坐,习闻樊山名。
老矣始一见,赵璧真连城。
落笔必典赡,中年越峥嵘。
才人无不可,皎若日月明。
春华终不谢,一洗穷愁声。
南皮宿自负,通显足胜情。
达官兼名士,此秘谁敢轻。晚节殊可哀,祈死如孤;
其诗始抑郁,反似忧生平。
吾疑卒不释,敢请樊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