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天竺寺,水向南北流。
源远无竭时,石渠平且修。
潭洁照台馆,岸滋蔚松楸。
晚霁起长虹,夜寒吟潜虬。
余居山水中,炎夏长如秋。
飞梁会一泻,清响出林邱。
灵峰天竺寺,水向南北流。
源远无竭时,石渠平且修。
潭洁照台馆,岸滋蔚松楸。
晚霁起长虹,夜寒吟潜虬。
余居山水中,炎夏长如秋。
飞梁会一泻,清响出林邱。
这首诗描绘了灵峰天竺寺周边的自然景色,以水为主题,展现了寺庙周围水流的灵动与宁静。"水向南北流"写出了山涧的蜿蜒,"源远无竭时"则强调了水源的充沛和持久。"石渠平且修"描述了渠道的规整,"潭洁照台馆"则通过清澈的潭水映照出庙宇的庄重与雅致。
"岸滋蔚松楸"进一步描绘了两岸树木的繁茂,"晚霁起长虹"则以雨后彩虹为背景,增添了诗意。夜晚降临,诗人独自吟咏,"夜寒吟潜虬"仿佛能听到深藏于山林中的龙吟。诗人寓居山水之间,即使炎夏也能感受到如秋天般的清凉,"炎夏长如秋"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超然心境。
最后两句"飞梁会一泻,清响出林邱"描绘了桥梁横跨涧水,流水声在山林间回荡,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宋代禅宗诗人的山水情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静夜思,何时休,终宵展转听更筹。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功名富贵倘来物,目前渺渺春云浮。
甲第歌钟万户侯,五花骏马千金裘。
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
静夜思,谁与谋。
劝君高枕且熟睡,穷达由天不用愁。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横浦亦何好,人烟眇荒墟。
所以常闭门,九年唯读书。
余幼好奇服,玉佩而琼琚。
念往复推来,薰然乐有馀。
客有不知者,笑我长勤渠。
目昏心则莹,道腴形自枯。
千载陶渊明,箪瓢常晏如。
譬彼鸡绣群,有此海鹤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