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客嫖姚与伏波,惯骑生马拥雕戈。
金台有命终须筑,铁砚无功亦且磨。
见说帛书来汝洛,又传毡帐迫淮河。
只今西北多机会,吾子南归意若何。
曾客嫖姚与伏波,惯骑生马拥雕戈。
金台有命终须筑,铁砚无功亦且磨。
见说帛书来汝洛,又传毡帐迫淮河。
只今西北多机会,吾子南归意若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郑宁示边报走笔戏赠》。诗中通过对古将曾参、姚戈、伏波的英勇事迹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边塞战事的关注和对军事才能的赞赏。
“曾客嫖姚与伏波,惯骑生马拥雕戈。”这两句通过提及曾参、姚戈、伏波三位古代名将,展示了他们征战沙场、驰骋疆场的情景,其中“嫖姚”应为“姚戈”,是西汉时期的名将。这些将领惯于骑马作战,生长于马背之上,手持雕戈(一种古代兵器),形象地描绘了他们英勇善战的特点。
“金台有命终须筑,铁砚无功亦且磨。”这里的“金台”和“铁砚”都是比喻用语,意指即使是最坚固的城台,也需要不断地修筑和加强;而即便是铁制的砚台(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如果不经常使用和磨砺,也会生锈失去其效用。这些比喻意味着无论是物质的防御设施还是人的能力,都需要不断地维护和提升。
“见说帛书来汝洛,又传毡帐迫淮河。”这两句提到了一种信息或命令通过丝绸书信(帛书)从汝洛地区传递过来,同时也提及了毡帐(一种军用帐篷)的紧急部署可能已逼近淮河。这里反映出边疆战事的紧迫和动荡。
“只今西北多机会,吾子南归意若何。”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西北边疆众多军事机遇的认识,并询问身为武将的“吾子”(这里可能是对友人的亲昵称呼)对于回到南方去的想法和打算。诗人似乎在鼓励这位武将抓住西北战场上的机会,而不是选择退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名将的事迹,强调了军事才能的重要性和边疆防御的紧迫性,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战局的关切与期待。
白日向西逝,黄河竟东流。
河流不复返,日逝那能留。
人生得几时,一日怀百忧。
昨日垂绿发,今朝雪盈头。
且须列鼎罗珍羞,琼浆玉液浮金瓯。
山花葳蕤红紫稠,此时不饮将焉求。
但看古来歌舞地,寒烟野草成荒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