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困寒饿,侘傺恒嗟吁。
国家钟鼎养,岂以供尔娱。
艰难求俊彦,将使忧患纾。
假尔十万师,手握铜虎符。
风尘满河洛,自信能平无。
不如安尔分,从我持犁锄。
儒生困寒饿,侘傺恒嗟吁。
国家钟鼎养,岂以供尔娱。
艰难求俊彦,将使忧患纾。
假尔十万师,手握铜虎符。
风尘满河洛,自信能平无。
不如安尔分,从我持犁锄。
这首明代诗人纪坤的《崇祯癸酉下第还里后作四首(其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诗中,儒生在困顿与饥饿中感叹人生的失意,质疑国家教育资源是否应主要用于个人享乐。诗人认为,国家应该选拔贤才以应对艰难时局,这些人才应当被赋予重任,如指挥军队去平定战乱。然而,他讽刺地说,即使给予他们权力,也可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不如回归本分,从事农耕。
诗中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选择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明朝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萧然此夜,到床头破历,也为陈物。
分岁吴风传故事,腊酒清香靠壁。
天竹丹珠,水仙金盏,梅点晴梢雪。
胆瓶相对,卓哉吾友三杰。
坐看灯下儿童,争梨觅枣,笑语深宵发。
尔庆增年侬减岁,多恐修名易灭。
有愿难如,无呆可卖,愁秃盈颠发。
且图酣睡,觉来明岁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