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操弄到于今,今日寥寥太古音。
弹到无声方得手,听来如语只呈心。
瓶花上蚁兼香堕,研水涵龙逗海吟。
近净耳根惟梵呗,即当携此就禅林。
儿时操弄到于今,今日寥寥太古音。
弹到无声方得手,听来如语只呈心。
瓶花上蚁兼香堕,研水涵龙逗海吟。
近净耳根惟梵呗,即当携此就禅林。
这首诗描绘了对叶山人弹琴艺术的深刻感受与赞美。诗人陈子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
首联“儿时操弄到于今,今日寥寥太古音”,开篇便点出叶山人弹琴技艺的深厚根基,从童年学艺至今,其演奏中仍能听到远古的韵味,暗示了琴艺的传承与历史的积淀。
颔联“弹到无声方得手,听来如语只呈心”进一步揭示了音乐的奥秘。在无声处见真章,琴声虽止,但情感与思想却在心中回响,如同言语般直接触及心灵深处,强调了音乐超越语言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引发共鸣。
颈联“瓶花上蚁兼香堕,研水涵龙逗海吟”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音乐与自然景象相融合。瓶花上的蚂蚁象征着微小而生动的生命,香的坠落则暗示了音乐带来的愉悦与沉醉;研水中的龙与大海的吟唱,则寓意着音乐的深邃与广阔,仿佛能激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波澜。
尾联“近净耳根惟梵呗,即当携此就禅林”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纯净的心境中,通过音乐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甚至愿意带着这份音乐去往禅林,寻求更深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对叶山人琴艺的高度赞扬,也是对音乐所能带来精神升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叶山人弹琴艺术的描绘,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心灵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音乐在人们心灵深处所激起的强烈共鸣和深远影响。
瘦马飘飖屡往还,疲劳专为访名山。
须知筋力行将老,渐恐峰峦不可攀。
蜡屐早能寻胜概,弹冠悔更落尘寰。
幸依贤者为东道,大得逍遥水石间。
葭菼迷河曲,高秋一番荣。
齐纨张野白,楚练照川明。
不夜月长皎,踰时雪未晴。
万仙霓帔合,千亩玉苗生。
漠漠波澜偃,茫茫沙碛平。
际空盐海竭,垂地塞云横。
日暖鸥无色,风高鹤有声。
逢君得嘲赋,岂愧束薪并。
旅食缁衣馆,飘蓬恍自迷。
树横寒雾远,山隐古原低。
愁暮空庭雀,惊晨别墅鸡。
故人何处在,依约玉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