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心渔歌为钱翁希明别号题》
《心渔歌为钱翁希明别号题》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古风

有渔者歌曰:「渔不以目惟以心,心不在鱼渔更深。

北溟之鲸殊小小,一举六鳌未足歆。

」敢问何如其为渔耶?

曰:「吾将以斯道为网,良知为纲。

太和为饵,天地为舫。絜之无意,散之无方。

是谓得无所得,而忘无可忘者矣。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心渔歌为钱翁希明别号题》。诗中以“渔者”自喻,通过“心渔”的比喻,阐述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致良知”。

诗开篇即以“渔不以目惟以心,心不在鱼渔更深”点明主题,强调了“心”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渔”,并非单纯依赖眼睛去捕捉鱼,而是要用心去感知、理解,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种“心渔”,超越了物质层面的追求,深入到了精神与道德的层面。

接着,“北溟之鲸殊小小,一举六鳌未足歆”两句,运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大鲸鱼和六鳌来象征宏大的目标或理想,表明“心渔”并不满足于小成就,而是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这里暗含着对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的渴望。

最后,“吾将以斯道为网,良知为纲。太和为饵,天地为舫。絜之无意,散之无方。是谓得无所得,而忘无可忘者矣。”这几句进一步阐述了“心渔”的方法与境界。将“道”作为捕鱼的网,以“良知”作为纲领,用“太和”(和谐)作为诱饵,以“天地”为舟,体现了王守仁“致良知”的哲学思想。这里的“絜之无意,散之无方”则表达了在追求真理与道德的过程中,应保持淡泊名利、随缘自在的态度,最终达到“得无所得,而忘无可忘”的境界,即在追求过程中,既不执着于结果,也不忘记初心,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其对人生、道德与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十二

歙州民与睦州民,比似吴儿大较贫。

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

(0)

同金汉臣徐蜚英小饮傍溪寺二首·其二

高凭远眺酒频斟,谁识风前快饮心。

州县长官胜邻境,秧畴水满树林阴。

(0)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其九

四世东南保太平,有君无相庙堂轻。

具知人眼识朱子,独赵汝愚陈俊卿。

(0)

大衍易吟四十首·其四

乾坤用九六,义例析为三。

朱子申欧说,开编请细探。

(0)

大衍易吟四十首·其六

六阴升已极,坤下战乎乾。

建亥阳生处,居然复卦前。

(0)

杂咏十首·其八

猿啼不窥窗,牛驯常露地。

伏虎与降龙,此理元无二。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