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禅定寺阁》
《登禅定寺阁》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0)
注释
梵宇:佛寺,指宗教寺庙。
三天:指天界,极高的天空。
八川:泛指众多的河流。
开襟:敞开衣襟,形容心情舒畅。
霄汉:高空,指天空。
挥手:挥手动作,这里形容豪迈之情。
云烟:云雾,比喻世间的烦恼或遮蔽之物。
函谷:函谷关,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
青山:青葱的山岭。
昆池:可能指昆明池,古代著名的人工湖,这里泛指美景。
落日:夕阳。
东京:古时对洛阳的别称。
杨柳陌:种满杨柳树的道路,常用来形容春日景致或离别之地。
少别:短暂的离别。
已经年:已经过了很多年。
翻译
佛寺高出三天界,登上高处眺望八方河流。
敞开心怀坐在云霄之中,挥手似乎能拂去云雾烟尘。
函谷关外是连绵的青山,昆池边落日景色无限。
东都洛阳的杨柳路上,离别虽短却已过多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阁,极目远眺的景象。梵宇指的是佛教的寺庙,而"出三天"则是形容其位置之高远,仿佛可以触及天界。"八川"可能是泛指各大河流,体现了视野的辽阔。"开襟坐霄汉"一句,通过解开衣服的动作,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而"挥手拂云烟"则更添几分潇洒和胸襟开阔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再次强化了诗人所处的高远与辽阔。最后两句"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提及了故都的杨柳和短暂的离别,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点滴展现,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味间歌送江味间之井陉

世人劳劳苦不足,劝以少间匪所欲。

及知间味转难间,马蹄蹋热千重山。

两身如萍信风扫,今年忽聚长安道。

少年豪气何往哉,须眉已改惊老来。

君车复向井陉去,借问游踪几时住。

几时乡路并驴还,白云茅屋味真间。

(0)

过重萝山留别主人丁平之

桃源有路问羲皇,题遍伊人薜荔墙。

弘景原非松不梦,辋川本以画为庄。

秋光到树红千叶,水气浮山绿一行。

有客何来逢细雨,重阳连日作高阳。

(0)

登岳

他山入犹坦,迤逦峰峦起。

西岳独雄绝,登陟未半里。

奇峰堕我前,峭壁青冥倚。

其态乃万变,屡折愈俶诡。

或红如砂莹,或绿如绮靡。

或如鼎彝斑,或如樗蒲齿。

或如兽欲搏,或如翼斯企。

或矗如危榭,或截如平垒。

或陷如刳凿,或突如角犄。

或如海图坼,或如雁行比。

槎丫张巨吻,苍蔚秀悬藟。

环抱迷向背,窅映漏曦晷。

侧身仅得过,飞湍怒啮趾。

二十八潭悬,乱舞琼膏委。

镕银挂疋练,长虹饮涧底。

神龙掉其尾,震撼势未止。

轰若车百辆,雷吼何时已。

以兹蕴灵异,神瀵化为髓。

苍翠洞肌肤,融冶滴崖址。

千仞青芙蓉,一气混茫里。

层巅虽未到,壮观斯为美。

憩坐久惝恍,筇枝且徐理。

(0)

雨宿坛院

杖藜成薄暮,亭馆坐忘归。

微雨洗山月,白云生客衣。

松槐千树合,笙鹤九霄飞。

自笑尘中老,来游此地稀。

(0)

送闵山长入都

江浦柳堪折,故人初入燕。

春风衣上软,寒日马头圆。

雨合清林色,晴分绿嶂烟。

不忘尘外侣,应指海云边。

(0)

忆湘湖

菱叶初肥稻叶黄,茅椽八九在中央。

日斜驱犊笆篱外,水落叉鱼略彴旁。

云阵半浮山面白,竹风时作雨声凉。

秋来更有牵情处,紫蟹黄鸡恣意尝。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