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冷饧稀杏粥稠,青裙缟袂饷田头。
大夫行役家人怨,应羡居乡马少游。
火冷饧稀杏粥稠,青裙缟袂饷田头。
大夫行役家人怨,应羡居乡马少游。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属于田园诗的范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火冷饧稀杏粥稠”,这一句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展现了乡间简朴而温馨的生活。火冷了,意味着饭菜已经不热,但依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饧”是指煮熟后变得柔软的谷类食品,如粥或饭;“杏粥稠”,则是说到了一种由杏子熬制而成的稠粘粥,显示出乡间对食物的精心准备和珍惜。
“青裙缟袂饷田头”,这一句则描绘了劳作中的农妇形象。农妇身着青色的衣裳,在田头忙碌着,她们或许正在给田地施肥,展现出勤劳和辛酸的农村生活。
“大夫行役家人怨”,这一句则转换了语境,从农妇的辛劳转向对官吏征调民力时家人的不满。这里的大夫指的是地方上的官员,他们频繁地组织民众从事各种公共工程,导致家人们感到怨恨。
“应羡居乡马少游”,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在忙碌的世界中,能够在乡间安静地生活,不必像官员那样频繁乘坐马匹出行,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灯影分红,帘痕映翠,朝来独倚雕阑。
诗慵酒懒,谁与慰愁颜。
晴色渐苏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
春情远,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
斑斑听细雨,寒威未减,闷掩重关。
叹鬓丝如许,那禁摧残。
屈指踏青挑菜,西园路,盼断双弯。
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
何处驱愁,此闲亦乐,游方汗漫。
正春浅、花疏日淡,一鞭又指,任城古县。
南池宾从迟欢宴。奈当筵听朝雨,阳关声缓。
桥名情尽,赢得柳梢折短。记太白,当年行遍。
怕今日风流,香令散。
重携到,彩笔如椽,百篇斗酒诗卷。
曾几度、登高望远。莫惹起,浮云宫殿。
离思好长,则寄女娲陵畔。
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
趾摩肩。
上有天池寺,自敕建,耀金碧,异法物,历浩劫,尚岿然。
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
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石壁巑岏。仰难攀。
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异人间。
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
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
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
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
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