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童山童,叉手当胸。高低普应,常在其中。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童 子 求 颂 宋 /释 师 观 山 童 山 童 ,叉 手 当 胸 。高 低 普 应 ,常 在 其 中 。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童子求颂》,是宋代僧人释师观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个山童的形象,他叉手立于胸前,表现出一种质朴而自然的姿态。"高低普应,常在其中",意味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这位山童都能从容应对,仿佛他的心境与山的起伏、生活的起落融为一体。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山童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
一片香烟,气摄湖州,神得大苏。
甚桃枝香栉,春巢纤翠;蝉蜎玉润,秋滟明蜍。
八尺吴缣,六宫楚黛,抵过千金肘后壶。
晴窗玩,感云林清閟,画阁榛芜。因之高筑神庐。
抱嶰谷箫魂寝馈俱。看飞尘下隔,红蛾扫劫;
雕霞上拥,青鸀衔觚。
侍研环屏,东庭西洞,镜里双鬟绝代姝。
还君问,问蛎墙缺处,补种梅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