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倚芦交两不关,星星石火迸斑斓。
一时齐现∴三点,诸品无馀道入还。
枯木何妨春色㬉,絮泥却遣柳枝鳏。
牛头鸟散无消息,柏子庭前翠色閒。
藤倚芦交两不关,星星石火迸斑斓。
一时齐现∴三点,诸品无馀道入还。
枯木何妨春色㬉,絮泥却遣柳枝鳏。
牛头鸟散无消息,柏子庭前翠色閒。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思想家王夫之所作,以禅宗的视角来寄寓对落花的感悟。首句“藤倚芦交两不关”,描绘了藤蔓与芦苇各自独立又相依的画面,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道,互不干扰。接下来的“星星石火迸斑斓”则以石火比喻落花的瞬间绽放,色彩斑斓,象征生命的短暂而灿烂。
“一时齐现∴三点”中的“三点”可能暗指佛家的“三昧”,即定、慧、解脱,意味着落花虽短,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进一步通过“诸品无馀道入还”表达出万物皆空,回归本源的禅意。
“枯木何妨春色㬉,絮泥却遣柳枝鳏”借枯木逢春和柳絮纷飞,寓意即使在困境中,生命仍有生机,而柳枝的孤单也暗示着世间轮回流转。最后一句“牛头鸟散无消息,柏子庭前翠色閒”以牛头鸟散的景象,描绘出一种宁静、闲适的禅境,柏子翠色则象征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落花为载体,融入禅宗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