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路。最销魂、入眼桃千树。
红桥几曲阑干,犹识昔游凭处。
沧波梦醒春色远,梧云暗湘浦。
对西风、鬓影衫痕,坠欢随水东去。
殷勤算有何戡,莺花地、当时尊酒频聚。
一掬蓬莱余香剩,曾见惯、丁歌甲舞。
斜阳外、寻常巷陌,听秋燕、多情劫后语。
只江潭、倦柳丝丝,寄语应念吟侣。
?都路。最销魂、入眼桃千树。
红桥几曲阑干,犹识昔游凭处。
沧波梦醒春色远,梧云暗湘浦。
对西风、鬓影衫痕,坠欢随水东去。
殷勤算有何戡,莺花地、当时尊酒频聚。
一掬蓬莱余香剩,曾见惯、丁歌甲舞。
斜阳外、寻常巷陌,听秋燕、多情劫后语。
只江潭、倦柳丝丝,寄语应念吟侣。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与回忆的主题。词人通过“入眼桃千树”、“红桥几曲阑干”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在述说着往日的美好时光。词中提到的“沧波梦醒春色远”,暗示着时光流逝,美好的记忆如同梦境般遥远。而“梧云暗湘浦”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是词人在怀念过去,感叹时光的无情。
“对西风、鬓影衫痕,坠欢随水东去”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以及这些美好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逝的无奈。接下来,“殷勤算有何戡,莺花地、当时尊酒频聚”一句,提到了唐代诗人何戡,似乎是在借古人之名,表达对过往相聚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一掬蓬莱余香剩,曾见惯、丁歌甲舞”这一段,可能是在描述某种特定的聚会场景,或是对某种文化活动的回忆,其中“蓬莱”常被用来象征仙境或理想之地,这里的“余香剩”可能指的是那些美好回忆的残存。而“丁歌甲舞”则可能是指热闹的歌舞场面,进一步丰富了词中的情感层次。
最后,“斜阳外、寻常巷陌,听秋燕、多情劫后语”这一句,将画面拉回到现实,斜阳映照下的巷陌,秋燕的呢喃,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仿佛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最后回望。而“只江潭、倦柳丝丝,寄语应念吟侣”则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心中的情感,共同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陈君手持烈妇碑,劝我为作烈妇歌。
人生自古孰无死,烈妇之死名不磨。
本是东沧小家女,粉黛不施眉自妩。
父怜母惜忍违离,纳婿于家半年许。
阿爷从军气颇粗,欲杀不义奔京都。
手持芒刃机不密,身落祸坑家乃屠。
绣衣郎君元帅子,少年绝爱倾城美。
愿言携手与同归,即免枭首尸诸市。
郎君满屋堆黄金,安知难买烈妇心。
耳边言逐飘风过,腹内怨含沧海深。
骂声不绝郎君怒,马上挥刀斫头去。
双鸾羞对青铜镜,全家甘赴黄泉路。
娟娟肌体娇如雪,烈烈肝肠坚似铁。
一团冤血注娄江,至今流水声呜咽。
男儿读书峨冠巾,偷生或忍忘君亲。
奴颜婢膝曳朱紫,得不愧此裙钗人。
呜呼,得不愧此裙钗人!
《烈妇歌》【元·谢应芳】陈君手持烈妇碑,劝我为作烈妇歌。人生自古孰无死,烈妇之死名不磨。本是东沧小家女,粉黛不施眉自妩。父怜母惜忍违离,纳婿于家半年许。阿爷从军气颇粗,欲杀不义奔京都。手持芒刃机不密,身落祸坑家乃屠。绣衣郎君元帅子,少年绝爱倾城美。愿言携手与同归,即免枭首尸诸市。郎君满屋堆黄金,安知难买烈妇心。耳边言逐飘风过,腹内怨含沧海深。骂声不绝郎君怒,马上挥刀斫头去。双鸾羞对青铜镜,全家甘赴黄泉路。娟娟肌体娇如雪,烈烈肝肠坚似铁。一团冤血注娄江,至今流水声呜咽。男儿读书峨冠巾,偷生或忍忘君亲。奴颜婢膝曳朱紫,得不愧此裙钗人。呜呼,得不愧此裙钗人!
https://shici.929r.com/shici/RqC5h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