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夜气着人寒,坐点更筹夜未阑。
面壁东垣如梵寺,窥人西月过长安。
幸逢圣世寅三礼,尚想虞廷命九官。
赖有公馀大宗伯,诗筒排日下吟坛。
初春夜气着人寒,坐点更筹夜未阑。
面壁东垣如梵寺,窥人西月过长安。
幸逢圣世寅三礼,尚想虞廷命九官。
赖有公馀大宗伯,诗筒排日下吟坛。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诗《次韵和夏桂洲癸巳孟春斋居之作》描绘了初春之夜的清冷氛围。诗人感受到夜晚的寒意,时间仿佛在更鼓声中缓缓流逝,夜色仍未消退。他身处简静的东垣(可能是书房),如同佛寺般寂静,只有西边的月光悄悄穿过长安(这里可能指代远方的都城)映照进来,增添了神秘感。
诗人庆幸生活在一个圣明的时代,能够遵循礼仪,追忆虞舜时期的官制,显示出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他在忙碌的公务之余,还能沉浸于诗歌创作,享受着吟诵的乐趣,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斋居时的心境,展现了其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和情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