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归中国,咸宾及四门。
正仪思足法,束带自能言。
表饵非吾术,柔怀属圣恩。
须知干羽地,观耀莫齐论。
重译归中国,咸宾及四门。
正仪思足法,束带自能言。
表饵非吾术,柔怀属圣恩。
须知干羽地,观耀莫齐论。
这首诗描绘了贡使纷至沓来的情景,展现了礼仪之邦的盛况与和谐。首句“重译归中国,咸宾及四门”描绘了各国使者通过多重翻译来到中国,皆受到礼遇,进入京城。接着,“正仪思足法,束带自能言”则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即使语言不通,通过行为举止也能传达敬意。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修养与外在的言行相辅相成的关系。
“表饵非吾术,柔怀属圣恩”两句,诗人以“表饵”比喻外在的物质馈赠,并非自己所追求的,真正的价值在于“柔怀”,即内心的谦逊与宽厚,这是由圣恩赋予的。这反映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以及对君主仁政的颂扬。
最后,“须知干羽地,观耀莫齐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和平与文明的深刻理解。干羽之地象征着和平与礼仪的地域,观照这里的光辉与荣耀时,不应仅限于表面的比较,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与道德价值。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和谐景象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国理念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贡使来访的场景,展现了明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君主德行以及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云昏雨暗,问天公那得,许多愁绪。
应是琐窗无限泪,化作千丝万缕。
病骨虽存,柔肠难续,身世真无味。
先离烦恼,被人又早占去。
犹记药碗茶烟,去年今日,相对伤羁旅。
回首妆台秋色里,忆著故园花媚。
白发衰翁,红颜少妇,一别十年矣。
问古今来,更谁遭际如此。
梦想今三载。忽传来、芙蓉笺纸,新词十赉。
一样红颜漂泊感,盐米光阴无奈。
好珍重、玉台诗派。
明月绛纱春风里,看金钗、尽下门生拜。
浮大白,为君快。相逢各有因缘在。
算人生、才能妨命,病愁何怪。
只惜聪明长自误,身世漂流文海。
况愁里、朱颜易改。
不见花间双蝶舞,但多情、既是升仙碍。
知我者,定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