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穿瀑布,尘世岂能通。
曾有游山客,来逢采药翁。
异花寻复失,幽径蹑还穷。
拟作经宵计,风雷立满空。
洞门穿瀑布,尘世岂能通。
曾有游山客,来逢采药翁。
异花寻复失,幽径蹑还穷。
拟作经宵计,风雷立满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山客在深山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尘世隔绝的向往。"洞门穿瀑布,尘世岂能通"一句,通过描述山中瀑布飞流、与尘世隔绝的情景,表达诗人想要逃离红尘、寻求心灵寄托之所的愿望。
"曾有游山客,来逢采药翁"这两句,介绍了诗人在山中遇见一位采药翁,可能是隐士或高僧,他们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曾有”表明这是诗人过去的经历,而非当前正在发生的事。
"异花寻复失,幽径蹑还穷"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寻找奇花异草的乐趣,但最终发现它们难以捕捉,反映出自然界的奥秘和诗人的探索心态。"幽径"指的是深山中的小路,而“蹑还穷”则形容道路曲折且又回到原处,表达了寻找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迷惘与无常。
最后,“拟作经宵计,风雷立满空”一句,则是诗人在夜晚时分,坐在山中洞穴里,听到外面风雷交加的声音,似乎是在暗示自然界的力量远超乎人类的理解和掌控。"拟作"意味着诗人想要将这份经历转化为艺术创作,而"风雷立满空"则是对自然之力的直接描绘。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山中游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