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径转幽僻,孤亭净俗氛。
檐花风静落,人语竹深闻。
滩响疑来雨,松阴欲下云。
渊明曾试仕,野性卒离群。
芳径转幽僻,孤亭净俗氛。
檐花风静落,人语竹深闻。
滩响疑来雨,松阴欲下云。
渊明曾试仕,野性卒离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自长城驿途经刘园时的小憩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景致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芳径转幽僻”,以“芳径”开篇,暗示了园中路径的芬芳与幽静,引人入胜。接着“孤亭净俗氛”一句,点出了一座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亭子,它仿佛能净化周围的世俗气息,营造出一种超脱凡尘的氛围。
“檐花风静落,人语竹深闻”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檐下的花朵在静谧的风中轻轻飘落,而远处竹林中的交谈声却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滩响疑来雨,松阴欲下云”则进一步渲染了园中的自然景观,滩上的声响让人误以为是即将到来的雨声,而松树的阴影似乎要将天上的云彩揽入怀中,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
最后,“渊明曾试仕,野性卒离群”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其对自由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刘园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歘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