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四》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四》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身外游丝总赘疣,营营何事不如休。

可怜暇日翻成扰,却把直肠硬作钩。

甘饮自捐著屐血,锦衣人笑顶冠猴。

原来至足属吾道,尘网牵人可尽勾。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世态的深刻洞察。首先,“身外游丝总赘疣”一句,将身外之物比作无用的赘疣,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轻视,强调了精神自由的重要性。接着,“营营何事不如休”则直接点出忙碌无为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对过度追求世俗功利的反思。

“可怜暇日翻成扰,却把直肠硬作钩”两句,通过对比暇日的本应宁静与现实中的纷扰,以及将直肠比喻为硬钩,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欲望驱使下难以自拔的境况,揭示了人性中贪婪与执着的矛盾。

“甘饮自捐著屐血,锦衣人笑顶冠猴”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甘饮”、“自捐”、“著屐血”等词,描绘了一幅因追求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图景,同时通过“锦衣人笑”与“顶冠猴”的对比,讽刺了社会上那些表面光鲜、内心空虚的现象,以及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盲目追捧和嘲笑。

最后,“原来至足属吾道,尘网牵人可尽勾”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在于内心的修养与追求,而非外界的物质或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束缚人们心灵的世俗规则的批判,呼吁人们摆脱这些束缚,追求更加自由和真实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由、真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寿藏为顾静趣赋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

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

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

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0)

藏春轩

溪上幽居小径斜,柳垣长日护春华。

时时清燕无非酒,处处閒行总是花。

自有轩窗留景物,肯教蜂蝶过邻家。

桃情杏思浑忘却,回首东风不用嗟。

(0)

送王守敬归淮南

大江北望渺烟波,君及归时奈别何。

诗卷自添新赋咏,客程还历旧经过。

芰荷浦里人家少,渔米乡中估舶多。

谩有一樽相对饮,秋风又起棹郎歌。

(0)

老子

主善为师道正隆,宣尼此意正无穷。

如何后代相师者,不及巫医与百工。

(0)

送濮守乃侄归省二首·其一

千里移舟下濮阳,黄堂有叔鬓将霜。

竹林风月留人易,椿府旨甘入梦长。

亭上鸟声喧客席,马头山色映诗囊。

料知宦邸无馀物,带得清风归故乡。

(0)

桃源篇

秦人法网密如织,楚人逃生苦未得。

一朝拔邑入南山,咫尺就与尘寰隔。

山中风俗何恬然,竹篱茆舍临平田。

男婚女嫁相代谢,岁月无纪谁知年。

昨日渔郎忽到此,杯酒慇勤问乡里。

汉龙晋马相继兴,始知世代非秦纪。

由来静躁迹不同,山人怕与俗人通。

送得渔郎出山口,归来相与灭其踪。

武陵太守好事者,谓人可仙官可舍。

分付渔郎重问津,溪山宛在眉睫下。

初来夹岸皆桃花,再来赤壁横苍霞。

千峰万壑不可辨,欲从何处寻人家。

我闻海鸥识人意,机心一动鸥不至。

山人心事閒于鸥,孰谓高风可强致。

使君莫厌城市喧,浇醨朴醇各有根。

机心不动争心息,武陵处处皆桃源。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