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川一壶玉,川东三四家。
篱落半流水,茁茁青蒲芽。
我为水边游,月魄舒晴华。
隔篱见灯火,儿语时纷挐。
想像泽南州,寄兴栖云霞。
从渠非知音,我意亦自嘉。
斜川一壶玉,川东三四家。
篱落半流水,茁茁青蒲芽。
我为水边游,月魄舒晴华。
隔篱见灯火,儿语时纷挐。
想像泽南州,寄兴栖云霞。
从渠非知音,我意亦自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景象。诗人以斜川为起点,通过“一壶玉”和“三四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通过“篱落半流水,茁茁青蒲芽”的细节,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存,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乡村的生命力。
“我为水边游,月魄舒晴华”,诗人亲自体验了水边漫步的乐趣,月光洒在平静的水面,映照出一片清新的光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月光下的水边,仿佛是心灵得以净化的场所。
“隔篱见灯火,儿语时纷挐”,这一句通过灯火和儿童的欢声笑语,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灯火不仅照亮了夜晚,也温暖了人心,传递出邻里之间的温馨与和谐。
最后,“想像泽南州,寄兴栖云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景色的向往,以及在心中构建理想世界的愿望。“从渠非知音,我意亦自嘉”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肯定,即使没有真正的知音理解,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已经足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徇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骛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宴坐黄堂愧无限,陇头元是带经人。
白日看云坐,清秋对雨眠。
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蜀江迸出岷山来,翻涛鼓浪成风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白盐赤甲当道路,呀然拒之欲使回。
大山大水相较力,究转稍肯开东隈。
山气盛豪水气怒,二气停滀成胚胎。
离骚兮作文章祖,始知孕秀钟英才。
晔晔令君出此地,得非千岁之根荄。
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人言富贵出长年,拭眼看君出奇伟。
功名落落麒麟阁,公当不负山与水。
如我顽钝何为者,剩买耕牛老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