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唐人边庭四时怨·其二》
《拟唐人边庭四时怨·其二》全文
清 / 周永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草生边地夏初回,暑雨刀耕白漠开。

愁杀赤亭飞鸟断,行人何事火山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夏季初回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

首句“草生边地夏初回”,以“草生”二字点明季节变化,暗示边地的自然环境在夏季初回时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边地”不仅指地理上的边界,也暗含着边疆特有的荒凉与辽阔,与“夏初回”的温暖生机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生机盎然又略带苍凉的氛围。

次句“暑雨刀耕白漠开”,进一步描绘了边疆地区的独特景象。暑雨,即夏日的雨水,为干旱的沙漠带来了生机,而“刀耕”则是古代农耕方式的一种,形象地展示了边疆人民利用有限资源,适应恶劣环境的生活智慧。此处的“白漠”特指沙漠,与前文的“边地”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幅边疆地区在夏季雨水滋润下逐渐复苏的画面。

第三句“愁杀赤亭飞鸟断”,通过“愁杀”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环境的深切感受。赤亭,可能是指边疆地区的一个地标或特定地点,飞鸟断则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飞鸟都感到忧愁和不安。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反应,间接反映了边疆地区环境的艰苦和对人的影响,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行人何事火山来”,将视角转向边疆的人们,提出疑问:“为何有人会来到这火山般艰苦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对边疆生活条件的直接描述,也是对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通过“何事”一词,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发读者对边疆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边疆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边疆人民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边疆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边疆人民生存环境的同情和思考。

作者介绍

周永铨
朝代:清   字:升逸   籍贯:浙江钱塘

苏州籍。诸生。著有《东冈诗钞》。○升逸修己自好如处子,然及发言为诗,逸情云上,直欲希风开、宝以仰窥汉京,友生中不易才也。五十馀不肯见人,惟家方舟与余过之,谈谐不倦。予通籍归里后,并不能一见矣。时或议其为僻、疑其为矫,余益重其为人
猜你喜欢

责躬诗

尝闻古人说:正直神不欺。

忠义恒独守,坚贞每自持。

效官已十载,理剧犹未期。

狱听除苛惨,刑章息滞疑。

岂得保世业,谅以答明时。

顾无白玉玷,忽负苍蝇诗。

扃锢非所耻,幽冤谁为辞!

楚囚应积□,秦系亦衔悲。

永夜振衣坐,故人不在兹。

流灵自芜漫,芳草独葳蕤。

日月行无舍,平生志莫追。

山林如道丧,州县岂心期?

助思纷何在,清神怅不怡。

自怜暗成事,感叹兴此词。

(0)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蘋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0)

与友人同怀江南别业

因君话故国,此夕倍依依。

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

浮名如纵得,沧海亦终归。

却是风尘里,如何便息机。

(0)

闺情·其三闺情

祗今桃李正堪攀,所恨枝高引手难。

原君垂下方便叶,袖卷将归看复看。

(0)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

颓垣化为陂,陆地堪乘舟。

汀洲渺渺江蓠短,疑是疑非两断肠。

巫峡朝云暮不归,洞庭春水晴空满。

龙吟四泽欲兴雨,凤引九雏警宿乌。

(0)

奉酬刘侍郎

几回新秋影,壁满蟾又缺。

镜破似倾台,轮斜同覆辙。

虽分上林桂,还照沧洲雪。

暂伴憔悴人,归华耿不灭。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