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不习农,饿死亦谁怨?
叹其作息劳,未应受颠困。
风斜难揭云,霉气塞空闷。
赫赫炙土旸,并难求一寸。
岂缘旱魃骄,转触雨仙忿。
待拯万命危,适迫万命殉。
在宥使失和,皇天实忧患。
胡彼多负恩,居心倖灾乱。
仓皇十日中,米价日腾奋。
尚容糠籺安,非材愧非分。
我生不习农,饿死亦谁怨?
叹其作息劳,未应受颠困。
风斜难揭云,霉气塞空闷。
赫赫炙土旸,并难求一寸。
岂缘旱魃骄,转触雨仙忿。
待拯万命危,适迫万命殉。
在宥使失和,皇天实忧患。
胡彼多负恩,居心倖灾乱。
仓皇十日中,米价日腾奋。
尚容糠籺安,非材愧非分。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与自然灾难交织影响下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诗中以“我生不习农,饿死亦谁怨?”开篇,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身生活条件的反思。接着,诗人通过“风斜难揭云,霉气塞空闷”描绘了恶劣的天气状况,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赫赫炙土旸,并难求一寸”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的酷热,与之后的“岂缘旱魃骄,转触雨仙忿”形成对比,暗示了自然灾害背后可能的人为因素或自然界的愤怒。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待拯万命危,适迫万命殉”表达了诗人对救助受灾民众的急切心情,同时也反映出在特定情况下,救助行动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后一句“在宥使失和,皇天实忧患”则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以及上天对于人间疾苦的关注。
“胡彼多负恩,居心倖灾乱”表达了对那些在灾难中幸灾乐祸、不施援手之人的谴责,体现了诗人对道德责任和社会正义的坚持。最后,“仓皇十日中,米价日腾奋。尚容糠籺安,非材愧非分”则反映了灾后物价飞涨的社会现实,以及普通百姓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和人道主义精神,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自然和谐以及人性光辉的追求。
少年心醉杜韦娘。曾格外疏狂。
锦笺预约西湖上,共幽深、竹院松窗。
愁夜黛眉颦翠,惜归罗帕分香。重来一梦觉黄粱。
空烟水微茫。如今眼底无姚魏,记旧游、凝伫凄凉。
入扇柳风残酒,点衣花雨斜阳。
金葩玉蕊破寒霜,北径东篱艳吐芳。
自惜彊腰翁去后,几人能共对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