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隅荒僻地,潇洒亦清虚。
雅有林泉乐,閒同郊野居。
小园春自好,幽径客来疏。
不学樊迟稼,虞卿喜著书。
城隅荒僻地,潇洒亦清虚。
雅有林泉乐,閒同郊野居。
小园春自好,幽径客来疏。
不学樊迟稼,虞卿喜著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田园的生活状态。"城隅荒僻地,潇洒亦清虚"表达了诗人居住在偏远而宁静的地方,环境清幽。"雅有林泉乐,閒同郊野居"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
"小园春自好,幽径客来疏"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小园中的生活满意,同时也表明虽然隐居,但并不拒绝朋友的到访,只是来访者不多。"不学樊迟稼,虞卿喜著书"则指出诗人的志趣与众不同,不像樊迟、稼竖那样的农夫,而是像虞卿一样喜欢著书立说。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堂上八千椿,阶前慈母竹;
人生非空桑,所当念顾复。
母兮生儿苦,儿兮赖母育;
一旦忽别离,终天抱痛哭。
今日见形容,写以南山竹。
问君何所取,厥义通于鞠。
矧此秒容淡,是母爱所独;
欲开晚节花,我母享其福。
我闻君斯言,为君长叹服。
南陔白华篇,同作补亡读。
君家兄弟今所无,堂颜孝友名非虚。
七帙寿母堂中居,闺门整肃严君如。
家人礼法莫敢疏,金昆玉季丹凤雏。
綵衣斑斓堂下趋,左右更侍朝而脯。
埙篪迭奏湛且孺,孙男孙女前襟裾。
冢妇稚妇后婉媮,慈颜有喜成欢娱。
叔也鼓笈上京都,擅名太学讲唐虞。
前年归省荣乡闾,天子选才需文儒。
豸冠白简立玉除,千钟之禄养有馀。
不用剖冰求鲤鱼,四时甘旨登牢蔬。
人间此乐畴能俱,紫荆花发暮春初。
萱草叶齐雨露濡,鸾回锦诰来天衢。
为君升堂倒双壶,我歌此诗岂苟谀,观风有使行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