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岸为谷谷为陵,一时豪杰空飞腾。
身随造化不复返,忽若野雀逢苍鹰。
当年碑刻最深固,风吹土蚀消无棱。
遗文漫灭雨中迹,翠石断裂春后冰。
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征鞍凭。
书生耽玩立风雪,饥驴厌苦疲奴憎。
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缯。
不如好事孙太守,牛车徙置华堂登。
绕墙罗列耀圭璧,罢宴起读留宾朋。
却思遗迹本安在,原隰处处荒榛藤。
田夫野老谁复顾,鬼火夜照来寒灯。
废兴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
高岸为谷谷为陵,一时豪杰空飞腾。
身随造化不复返,忽若野雀逢苍鹰。
当年碑刻最深固,风吹土蚀消无棱。
遗文漫灭雨中迹,翠石断裂春后冰。
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征鞍凭。
书生耽玩立风雪,饥驴厌苦疲奴憎。
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缯。
不如好事孙太守,牛车徙置华堂登。
绕墙罗列耀圭璧,罢宴起读留宾朋。
却思遗迹本安在,原隰处处荒榛藤。
田夫野老谁复顾,鬼火夜照来寒灯。
废兴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通过对孙莘老墨妙亭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变迁的感慨。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变化比喻世事无常,如“高岸为谷谷为陵”,豪杰人物的逝去如同“野雀逢苍鹰”。昔日的碑刻已风蚀残破,“翠石断裂”象征着历史的痕迹难以留存。墨妙亭的衰败与孙太守的珍视形成对比,他将墨宝移至华堂,供人欣赏,但即便如此,遗迹最终仍归于荒芜,“田夫野老”无人问津,只有“鬼火”与“寒灯”相映。
诗中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认为即使再美好的事物,也难逃时间的侵蚀和遗忘,不禁让人感伤。“废兴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悲叹。整体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苏辙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历史感慨。
爱君秀句轻封侯,恨不捧杖从君游。
高人岂合世间著,紫罗洞边能少留。
我今痴坐数椽底,饱阅炎凉祇如此。
何当一叶弄云涛,鸥鸟请盟波影里。
颜郎才思天下无,亦与我辈同朝晡。
故乡萧疏不堪说,秋风落日号群狐。
百年骎骎行且乐,不必华堂围绣幕。
烂醉出门霜月孤,荷锸休随任填壑。
山色堆蓝重,水光拖练寒。
主人看不足,终日凭栏干。
息念忘怀心晏如,随宜生计不求馀。
汲泉自溉新栽竹,借本重添旧欠书。
唯仰酒杯相慰暖,敢嗟容鬓渐凋疏。
澄波桥北多嫌远,少有交朋到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