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作吏向吴城,五见陬隅上薄冰。
魏觊三章堪自约,殷源百尺敢言登。
揶揄祇送人为郡,噎媢初非我负丞。
鞅掌栖迟俱害性,不知须鬓欲侵凌。
一行作吏向吴城,五见陬隅上薄冰。
魏觊三章堪自约,殷源百尺敢言登。
揶揄祇送人为郡,噎媢初非我负丞。
鞅掌栖迟俱害性,不知须鬓欲侵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罢吏客郡城已数月滞留忽已岁暮浩然兴叹作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后在郡城客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一行作吏向吴城,五见陬隅上薄冰”描述了诗人从官场生涯开始,经历了多次的寒霜与艰难,形象地展现了官场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其中,“陬隅上薄冰”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官场中的冷酷与挑战。
颔联“魏觊三章堪自约,殷源百尺敢言登”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准则的坚守与追求。魏觊的“三章”指的是魏徵的三条原则,而殷源的“百尺”则象征着高度与目标。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与理想的坚持。
颈联“揶揄祇送人为郡,噎媢初非我负丞”揭示了诗人对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无奈与不满。揶揄(yé yú)意为嘲笑或讽刺,这里指官场中的相互排挤与讽刺;噎媢(yē mào)则是嫉妒之意,反映了诗人对官场中不公现象的反感。
尾联“鞅掌栖迟俱害性,不知须鬓欲侵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带来的身心疲惫的深切感受。鞅掌(gāng zhǎng)形容事务繁忙,栖迟则是停留之意。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渴望摆脱,同时也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后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道德、权力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吴淞江北丘虚南,壤土沃衍泉水甘。
宅幽据胜得佳处,乃是玄门之草闇。
闇中主者貌奇古,昔曾骑从将军府。
锦绣楼台劫火馀,豪杰销沈化黄土。
一葛兼一裘,归从赤松游。
采芝行引鹤,卖药或乘牛。
得钱沽酒浇牢愁,挽之那止辄掉头。
霸陵醉尉不诃问,烟波钓徒相倡酬。
草闇足佳致,当窗昆玉峙。
流云度松颠,飞泉鸣竹里。
可以烧凡铅,鼓素琴,屏三彭,戏五禽。
渔樵或争席,利禄岂关心。
斯时斯境不易得,按图便欲穷幽寻。
登真隐诀傥相与,迟汝鸾笙县圃岑。
我家苕溪山水窟,流寓娄东归未得。
前年避地到乡闾,亲戚欢迎慰岑寂。
长桥崒峍势如龙,下饮大溪垂渴虹。
先人旧业桑梓在,石田数亩松亭东。
南望群峰奔万马,淼淼鸥波连若下。
桃花夹岸放渔舟,疑是仙源问津者。
谢家客儿有发僧,俊爽捷若秋空鹰。
有时清唱醉花月,有时趺坐谈三乘。
结楼高倚云松杪,门对溪山春日晓。
谁人粉壁写成图,索我题诗故相恼。
谩歌溪山春晓歌,安得杖屦同婆娑。
为询旧业在溪浒,稚松丛桂今如何。
封禺之山仙所京,石室金堂秘璚封。
当涂丈人居其中,乘彼白云朝帝乡。
上陈唐虞登俊良,浃以厚泽覃遐荒。
善实斯积流斯滂,诸孙济济承馀庆。
构堂崇冈脩中黄,服食太和饮天浆。
灵台虚明道日充,日华曜英澈八窗。
谁其主之曰汝阳,佩苍龙精冠芙蓉。
天君泰然体凯康,稽首山立歌洞章。
岳祗川后翼两旁,千秋万年镇兹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