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书堂》
《读书堂》全文
明 / 邝元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名公自昔藏修地,茅屋斜连水面开。

绕槛风云閒白昼,沿阶花木净黄埃。

曲肱几见周公梦,吹杖曾承大乙来。

壮志十年虚谏草,台星夜照读书台。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自然环境中的读书堂,展现了其与世隔绝、静谧清幽的氛围。首句“名公自昔藏修地”,点明了读书堂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暗示这里曾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潜心学问的地方。接着,“茅屋斜连水面开”一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读书堂的外观特色——一座茅草屋斜倚在水面上,既体现了建筑的朴素之美,也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绕槛风云閒白昼,沿阶花木净黄埃”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读书堂周围的环境。白天,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相接,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夜晚,花木环绕,清静无尘,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读书堂内读书人的心境与追求。

“曲肱几见周公梦,吹杖曾承大乙来”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慕之情。曲肱而枕,梦见周公,意味着读书人在精神上与古代圣贤相通;吹杖承大乙(即大禹),则象征着读书人对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读书人的梦想与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敬仰。

最后,“壮志十年虚谏草,台星夜照读书台”两句,总结了读书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十年的辛勤努力,最终未能实现谏言,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然而,读书台在夜空中闪耀,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永恒光芒,即使理想未能实现,但知识的力量依然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一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读书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

作者介绍

邝元乐
朝代:明

邝元乐,字仲和。南海人。早年从学于湛若水。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历官江南广德州、广西郁林州、山东宁海州知州。为官洁己爱民,执法不阿,清鲠不屈,治行称最。晚年解组归里,设教羊城,与庞嵩等为讲学之会,继湛若水发明心性之学。复与黎民表等结诗社唱和。有《郁州集》、《五岭文集》。
猜你喜欢

祭酒慈溪公以月令劝讲兼示诸生感事有作

按月明堂令,斋居古自稽。

四时曾不忒,七政已能齐。

礼向经帷奏,笺来学省题。

元龟何用卜,伯起在关西。

(0)

句·其三

料得桓温登剑阁,便抛李势入岷山。

(0)

谒金门

但病酒。愁对清明时候。不为吟诗应也瘦。

坐久衣痕皱。曾约花间携手。空忆洛阳耆旧。

道不相逢还却又。海棠开厮句。

(0)

如梦令·其六

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

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何处。何处。

一树乱鸦啼暮。

(0)

一寸金

楼倚寒城,隔岸江山见东越。

望远红千尺,游丝起舞,空青一段,斜阳明灭。

孤树秋声歇。霜枝袅、尚留病叶。

阑干外、带郭人家,蜂房几盘折。

我独逍遥,乘虚凭远,天风醒毛发。

问西窗停烛,谁吟巴雨,连床鼓瑟,谁弹湘月。

消得青鸾下,分明是、绛台紫阙。

何时约、姑射仙人,试手回剪雪。

(0)

过郑氏幽居

趁雨过云关,东风尚峭寒。

野花浑未放,石路卒难乾。

薄酒无多酌,穷途信少欢。

归来借蓑笠,莫作老坡看。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