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其二》
《秋夜·其二》全文
明 / 区大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片雨下山阿,空庭暮若何。

寒催秋过雁,凉入夜舒荷。

草上来青女,池边出素娥。

徒传瑶瑟怨,谁为鼓云和。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凄美。首句“片雨下山阿”,以轻盈之笔勾勒出雨滴自山间缓缓而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空庭暮若何”一句,通过“空庭”与“暮”字,渲染出夜晚庭院的寂静与朦胧,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夜色之中。

“寒催秋过雁,凉入夜舒荷”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情感色彩。秋雁南飞,不仅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带来了秋日的寒意;夜风轻拂,使得池中荷花在凉爽中舒展开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草上来青女,池边出素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青女与素娥,分别是中国神话中的霜神与月神的别称,这里借指霜与月。草上霜降,池边月升,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霜与月,既冷且清,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高洁。

最后,“徒传瑶瑟怨,谁为鼓云和”两句,以瑶瑟的哀怨与云和的乐音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瑶瑟的怨曲无人倾听,云和的乐章无人演奏,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无奈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区大枢
朝代:明

区大枢,字用环,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长子。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举人。谒选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远,转岳州通判。数月卒于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阳》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猜你喜欢

燕归梁

秋去多时病转添。独坐恹恹。香销久阁白牙签。

梅巳放,怕钩帘。少陵药饵憎加减,无聊赖、月窥奁。

欲除宿障此情忺。须并坐、执掺掺。

(0)

菩萨蛮

远山阵阵阴云起。芭蕉声碎愁人耳。阁外小溪平。

溪船罢采菱。碧山空对面。白鸟飞还见。

恼乱野人家。风吹处处蛙。

(0)

满江红三首·其二

谁赋芜城,到今日、堪悲鲍照。

凋瘵后、急须和扁,刀圭立效。

禦马善称东野毕,投巫人羡西门豹。

有淮南、父老诧河清,如公笑。

书下考,仍长啸,辞五斗,从吾好。

忽九宵丹凤,衔来温诏。

旷曲河阳容借冠,提封古驿原名邵。

问悬鱼、挂壁尚依然,庖丁道。

(0)

减字木兰花.招友人游湖

孤山之下。雨中正好看花也。待得晴时。

杏嫁梅娠绿满枝。空囊乌有。三百青铜难贳酒。

亟典春衣。莫待东君致政归。

(0)

玉楼春四首·其四新历八月十日感事有作。日本投降,战事结束

青山缺处平芜远,不见江南芳草岸。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

愁情久似春云乱,谁信言愁情已倦。

风池水皱底干卿,枉费龙琶金凤管。

(0)

鹊踏枝四首·其二

四合文纱云海隔。艳蜡鸳屏,回首成秋色。

谩道人心非卷席,从严凤纸轻蝉翼。

思梦情怀颠倒极。何似从今,独抱幽芳立。

扫却门前狂辙迹,由他鸳凤谁双只。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