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雨下山阿,空庭暮若何。
寒催秋过雁,凉入夜舒荷。
草上来青女,池边出素娥。
徒传瑶瑟怨,谁为鼓云和。
片雨下山阿,空庭暮若何。
寒催秋过雁,凉入夜舒荷。
草上来青女,池边出素娥。
徒传瑶瑟怨,谁为鼓云和。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凄美。首句“片雨下山阿”,以轻盈之笔勾勒出雨滴自山间缓缓而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空庭暮若何”一句,通过“空庭”与“暮”字,渲染出夜晚庭院的寂静与朦胧,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夜色之中。
“寒催秋过雁,凉入夜舒荷”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情感色彩。秋雁南飞,不仅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带来了秋日的寒意;夜风轻拂,使得池中荷花在凉爽中舒展开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草上来青女,池边出素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青女与素娥,分别是中国神话中的霜神与月神的别称,这里借指霜与月。草上霜降,池边月升,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霜与月,既冷且清,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高洁。
最后,“徒传瑶瑟怨,谁为鼓云和”两句,以瑶瑟的哀怨与云和的乐音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瑶瑟的怨曲无人倾听,云和的乐章无人演奏,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无奈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谁赋芜城,到今日、堪悲鲍照。
凋瘵后、急须和扁,刀圭立效。
禦马善称东野毕,投巫人羡西门豹。
有淮南、父老诧河清,如公笑。
书下考,仍长啸,辞五斗,从吾好。
忽九宵丹凤,衔来温诏。
旷曲河阳容借冠,提封古驿原名邵。
问悬鱼、挂壁尚依然,庖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