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赋芜城,到今日、堪悲鲍照。
凋瘵后、急须和扁,刀圭立效。
禦马善称东野毕,投巫人羡西门豹。
有淮南、父老诧河清,如公笑。
书下考,仍长啸,辞五斗,从吾好。
忽九宵丹凤,衔来温诏。
旷曲河阳容借冠,提封古驿原名邵。
问悬鱼、挂壁尚依然,庖丁道。
谁赋芜城,到今日、堪悲鲍照。
凋瘵后、急须和扁,刀圭立效。
禦马善称东野毕,投巫人羡西门豹。
有淮南、父老诧河清,如公笑。
书下考,仍长啸,辞五斗,从吾好。
忽九宵丹凤,衔来温诏。
旷曲河阳容借冠,提封古驿原名邵。
问悬鱼、挂壁尚依然,庖丁道。
这首《满江红》是清代诗人宋琬所作的其中一首,通过此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词中以“谁赋芜城”开篇,引出对鲍照的追忆,鲍照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以《芜城赋》闻名,此处暗含对鲍照才华的赞叹以及对芜城(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在芜城凋敝之后,需要像扁鹊、东野毕这样的医术高明之人来救治,比喻治理国家或社会需要贤能之士。
“禦马善称东野毕,投巫人羡西门豹”两句,分别以东野毕和西门豹为例,前者擅长驯马,后者善于治水,以此象征治理国家需要多方面的才能和策略。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贤臣良相的怀念。
“有淮南、父老诧河清,如公笑”则进一步将话题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以淮南王刘安及其父老对河清现象的惊讶,类比对某位贤者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书下考,仍长啸,辞五斗,从吾好”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最后,“忽九宵丹凤,衔来温诏”一句,以丹凤衔诏的典故,象征着朝廷的恩赐或圣旨的到来,预示着诗人可能即将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旷曲河阳容借冠,提封古驿原名邵”则是对地方风土人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的喜爱。
“问悬鱼、挂壁尚依然,庖丁道”结尾处,以“悬鱼”典故,比喻官员廉洁自律,同时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寓意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