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乞巧。綵花飞起,云霞缭绕。
金钿七孔试穿针,袅袅。穿出双头巧。
戏呼乌鹊填河去。凌波步。便唤郎来渡。渡来时。
赴佳期。水嬉。银盆弄化儿。
高楼乞巧。綵花飞起,云霞缭绕。
金钿七孔试穿针,袅袅。穿出双头巧。
戏呼乌鹊填河去。凌波步。便唤郎来渡。渡来时。
赴佳期。水嬉。银盆弄化儿。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河传·其七·七月》是尤侗所作,描绘了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的情景。词中通过高楼之上女子们乞巧的活动,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浪漫气氛。"綵花飞起,云霞缭绕"形象地描绘了彩带飘舞,如同云霞环绕的场景,烘托出节日的喜庆色彩。
"金钿七孔试穿针,袅袅。穿出双头巧"细致刻画了女子们穿针乞巧的传统习俗,通过"袅袅"一词,展现出女子们轻盈的动作和内心的期待。"戏呼乌鹊填河去"则借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女子们呼唤乌鹊帮忙搭桥,寓意着对爱情的向往。
"凌波步。便唤郎来渡"描绘了女子们在水中嬉戏,仿佛能踏波而行,呼唤心上人前来相会,充满了浪漫情调。最后三句"渡来时。赴佳期。水嬉"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期盼和节日中的欢乐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既体现了传统习俗,又融入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古代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庆祝。
草书之妙谁绝伦,我欲从之羞效颦。
平生两手硬如铁,空有苦思凌风云。
罗夫子,君不闻草书在意不在文。
十年摹写未必似,偶然落笔还通神。
人道张颠看剑舞,公孙大娘出谁门。
始知骅骝别有骨,世上岂复曹将军。
罗夫子,君不见陈士谦,温元善。
芙蓉颜色杨柳姿,能使市上黄金贱。
今人好尚乃如此,有眼何须辨真赝。
罗夫子,眼如电。生来四十年,阅遍图书五千卷。
向来得我书,赠我一匹锦绣缎。
吾观少陵有诗史,看君之诗宛相似。
包罗巨细成大家,上穷伏羲下元季。
秋姜冬桂老愈辣,翠竹青松寒不死。
君诗在格不在辞,肯与时人斗红紫,吾观草书亦如此。
罗夫子,君莫疑,眼中磊落非君谁。
紫阳之书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卮。
虫书鸟迹不复识,见此再拜真吾师。
君今长驱我戈倒,缩手不搏生蛟螭。
长安城西纸贵贱,吾欲买断防君嗤。
《答罗明仲草书歌》【明·李东阳】草书之妙谁绝伦,我欲从之羞效颦。平生两手硬如铁,空有苦思凌风云。罗夫子,君不闻草书在意不在文。十年摹写未必似,偶然落笔还通神。人道张颠看剑舞,公孙大娘出谁门。始知骅骝别有骨,世上岂复曹将军。罗夫子,君不见陈士谦,温元善。芙蓉颜色杨柳姿,能使市上黄金贱。今人好尚乃如此,有眼何须辨真赝。罗夫子,眼如电。生来四十年,阅遍图书五千卷。向来得我书,赠我一匹锦绣缎。吾观少陵有诗史,看君之诗宛相似。包罗巨细成大家,上穷伏羲下元季。秋姜冬桂老愈辣,翠竹青松寒不死。君诗在格不在辞,肯与时人斗红紫,吾观草书亦如此。罗夫子,君莫疑,眼中磊落非君谁。紫阳之书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卮。虫书鸟迹不复识,见此再拜真吾师。君今长驱我戈倒,缩手不搏生蛟螭。长安城西纸贵贱,吾欲买断防君嗤。
https://shici.929r.com/shici/xtG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