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有馀年,潮头不敢颠。
孤尖标白浪,层级上青天。
铃隔山僧呗,灯通海客船。
老来登眺眼,不道步难前。
三百有馀年,潮头不敢颠。
孤尖标白浪,层级上青天。
铃隔山僧呗,灯通海客船。
老来登眺眼,不道步难前。
这首诗描绘了六和塔的壮观景象及诗人对其历史悠久、巍峨雄伟的赞叹。"三百有馀年,潮头不敢颠"表达了六和塔建造年代久远,即使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潮水也似乎敬畏这座古塔,不敢逾越。"孤尖标白浪,层级上青天"则形象地描绘了塔的轮廓,它如同一支笔直指云霄,层层叠起直达蔚蓝的天际。
接下来的"铃隔山僧呗,灯通海客船"生动展现了六和塔所处环境与人文活动。铃声穿过山林,是隐居于此的僧侣在诵经,而灯光则连接着远方海上的客船,这不仅映射出当地的佛教文化,也反映了其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老来登眺眼,不道步难前"表达了诗人年纪渐长时再次攀登六和塔,俯瞰远望的心境。尽管身体可能已经不如从前灵活,但诗人依旧不畏艰险,因为心中对这座古塔的敬仰之情驱使他要亲自去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泗上未休兵,壶关事可惊。
流年催我老,远道念君行。
残雪临晴水,寒梅发故城。
何当食新稻,岁稔又时平。
见君失意我惆怅,记得当年落第情。
出去无憀归又闷,花南慢打讲钟声。
萦回枫叶岸,留滞木兰桡。
吴岫新经雨,江天正落潮。
故人劳见爱,行客自无憀。
若问前程事,孤云入剡遥。
道朗居太山,达磨住熊耳。
手擎清凉月,灵光溢天地。
尽骑金师子,去世久已矣。
吾师隐庐岳,外念全刳削。
掷孔圣之日月,相空王之橐籥。
曾升麟德殿,谭无著。
赐衣三铢让不著,唯思红泉白石阁。
因随裴楷离京索,迩来便止于匡霍。
瀑布千寻喷冷烟,旃檀一枝翘瘦鹤。
岘首故人清信在,千书万书取不诺。
微人昔为门下人,扣玄佩惠无边垠。
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
一从散席归宁后,溪寺更有谁相亲。
青山古木入白浪,赤松道士为东邻。
焚香西望情何极,不及昙诜泪空滴。
桐江太守社中人,还送郗超米千石。
宝书遽掩修章句,万里空函亦何益。
终须一替辟蛇人,未解融神出空寂。
《寄大愿和尚》【唐·贯休】道朗居太山,达磨住熊耳。手擎清凉月,灵光溢天地。尽骑金师子,去世久已矣。吾师隐庐岳,外念全刳削。掷孔圣之日月,相空王之橐籥。曾升麟德殿,谭无著。赐衣三铢让不著,唯思红泉白石阁。因随裴楷离京索,迩来便止于匡霍。瀑布千寻喷冷烟,旃檀一枝翘瘦鹤。岘首故人清信在,千书万书取不诺。微人昔为门下人,扣玄佩惠无边垠。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一从散席归宁后,溪寺更有谁相亲。青山古木入白浪,赤松道士为东邻。焚香西望情何极,不及昙诜泪空滴。桐江太守社中人,还送郗超米千石。宝书遽掩修章句,万里空函亦何益。终须一替辟蛇人,未解融神出空寂。
https://shici.929r.com/shici/SUU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