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
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
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惆怅和不舍。"江上花开尽"一句,设定了春天盛放之际的背景,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易逝,友人将要离开的氛围。"南行见杪春"表明诗人与朋友朝着春意浓郁的地方前进,但“杪”字指的是竹节的尖端,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不断延伸。
接下来的两句,"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绪。古木常被用来比喻历史悠久、沧桑变化,而“鸟声悲”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预感;“云影入通津”则可能象征着朋友要穿越重重障碍,去往远方。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两句,景色与水流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波动。"返景"和"回潮"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舍和对朋友离去的惆怅。
最后两句"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则转折到对朋友的期望。这里的“谢公”可能是指被送别的人物,而“今在郡”表明他已安抵新的地方;“应喜得诗人”则表达了希望他能在新环境中得到理解和支持。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朋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夜深移入小杯盘,回首花枝不忍看。
岂与海棠情分薄,老夫自是怯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