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何沈沈,松阴落寒瓦。
蟋蟀喧中堂,繁虫泣深夜。
素月清以娟,白露杳然下。
之子望不来,但恐秋风谢。
秋宵何沈沈,松阴落寒瓦。
蟋蟀喧中堂,繁虫泣深夜。
素月清以娟,白露杳然下。
之子望不来,但恐秋风谢。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宁静与寂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秋宵何沈沈,松阴落寒瓦”以沉静的秋夜为背景,松树的阴影洒在寒冷的瓦片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氛围。接着,“蟋蟀喧中堂,繁虫泣深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蟋蟀的叫声和深夜的虫鸣描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夜晚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
“素月清以娟,白露杳然下”两句,诗人转向对月光和露水的描写,月色皎洁,露珠轻盈,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纯净而幽美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未能唤回期待中的友人,最后一句“之子望不来,但恐秋风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他担心随着秋天的逝去,友人仍未到来,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秋之夜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友情的真挚渴望,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七十人稀,尝记得、少陵旧语。
谁知道、五园庵主,寿今如许。
书底青瞳如月样,镜中黑鬓无双处。
与人间、世味不相投,神仙侣。文汉史,诗唐句。
字晋帖,碑周鼓。这千年勋业,一年一部。
晔晔紫芝商隐皓,猗猗绿竹淇瞻武。
问先生、何处更高歌,凭椿树。
连山春雨来,径滑不容足。
行人相攀援,泥泞及马腹。
欲往不得前,野店可投宿。
朝来天宇佳,笑语闻童仆。
宣城半程耳,山路听诘曲。
自别贤主人,三岁如转烛。
应烦倒屣迎,喜气见眉目。
新堂几日成,春酒此时熟。
珠玑倾锦囊,尘埃拂楸局。
上饶千里远,策蹇许追逐。
北归预可料,诗作牛腰束。
异县交游少,邻墙岁月深。
肴蔬长共醉,风雨亦相寻。
去路逾千里,离筵惜寸阴。
功名君努力,衰病我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