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凭秋已自消,可能枯策伴良宵。
试开玉友招诗客,共吸金波对舞腰。
人近笙歌堪耐老,天非风月定无聊。
簿书正使无闲暇,卜夜时须慰寂寥。
暑气凭秋已自消,可能枯策伴良宵。
试开玉友招诗客,共吸金波对舞腰。
人近笙歌堪耐老,天非风月定无聊。
簿书正使无闲暇,卜夜时须慰寂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饮客》,通过对秋季暑气消散的描绘,展现出夜晚与诗友欢聚的惬意场景。首句"暑气凭秋已自消",写出了秋天的到来使得炎热的暑气逐渐消退,为诗人的夜晚聚会创造了宜人的环境。"可能枯策伴良宵","枯策"暗指书籍,诗人期待在这样的夜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读诗书,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试开玉友招诗客","玉友"指美酒,诗人邀请朋友们举杯对饮,共同享受诗词与美酒带来的乐趣。"共吸金波对舞腰",形象地描述了饮酒作乐,仿佛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情景,气氛热烈而欢快。
"人近笙歌堪耐老",诗人认为在音乐和歌声中,时光流转似乎也能让人忘却衰老,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留恋。"天非风月定无聊",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对于心灵的滋养,没有风月相伴的生活可能会显得单调乏味。
最后两句"簿书正使无闲暇,卜夜时须慰寂寥",诗人虽然公务繁忙,但仍然不忘在忙碌之余找寻片刻宁静,通过夜晚的聚会来排遣寂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平衡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饮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忙碌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人生态度。
生平不事求神仙,愿上东海求仙船。
童男童女各三千,教之歌舞及管弦。
逍遥行乐二十年,遂令婚配同力田。
可得万人驰九边,大雪国耻铭燕然。
老夫须眉图淩烟,结屋花国临酒泉。
名儒侠客列四筵,等閒赋诗人争传,乞得一字十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