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波千顷泛灵洲,信宿渔翁隐上头。
曛醉夕阳笠蓑畔,闲歌沙浦水云秋。
孤航薄暮知何适,桂棹乘潮任自流。
到处烟霞连网钓,芦汀菰渚惯浮游。
苍波千顷泛灵洲,信宿渔翁隐上头。
曛醉夕阳笠蓑畔,闲歌沙浦水云秋。
孤航薄暮知何适,桂棹乘潮任自流。
到处烟霞连网钓,芦汀菰渚惯浮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渔舟晚归图。诗人以“苍波千顷泛灵洲”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广阔无垠的水域之中,灵洲仿佛是这浩瀚水面中的一片绿洲,充满了神秘与静谧。接着,“信宿渔翁隐上头”,点出渔翁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生活,与世隔绝,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曛醉夕阳笠蓑畔,闲歌沙浦水云秋”两句,通过夕阳西下时分,渔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站在沙滩边悠闲地歌唱,画面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这里的“曛醉”不仅指夕阳的余晖,也暗喻了渔翁内心的满足与陶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孤航薄暮知何适,桂棹乘潮任自流”则进一步描绘了渔舟在黄昏时分独自航行的情景,船桨随潮水自由流动,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寓意着渔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最后,“到处烟霞连网钓,芦汀菰渚惯浮游”总结了渔翁的生活方式,无论走到哪里,都与自然紧密相连,无论是烟霞缭绕的山川,还是芦苇丛生的河滩,都是他熟悉的天地,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渔翁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天津查君今豪士,权守蛮荒天所使。
文章政事到古人,能使古人今不死。
谁遣涪翁住南楼,赤脚承溜不言愁。
楼前杜鹃叫钩辀,何时金鸡赦九州。
生来羁管死恋留,部民献地庙祀修。
嘉定以后兵燹改,丹霞不作此心在。
云兴雷集倾一时,山高水长望千载。
诗人万子君故知,妙赋南池工部祠。
吾家仲弟才亦横,生好公诗如性命。
假若二子在世间,定有杰句发天悭。
题成欲寄重欷歔,万里遥酹愁云山。
伊人爱江行,越舲唤平底。
霜风挫倒生,尚有树如荠。
渺想滴翠轩,主情厚兄弟。
亦知季女饥,岂必余禄米。
留连感萸菊,九井秋容洗。
白仙岛亦佛,墓棘见应涕。
芜湖西北流,逆溯此程递。
斗酒照寸心,今宵足且抵。
魏公席卷弁山来,赤龙船烧心胆灰。
飞炮忽碎丞相首,荥阳左丞何为哉。
七姬自是良家子,仓皇兵入姑苏里。
君受国恩应自理,妾受君恩尚何俟。
一者先行余尽起,徘徊揽帨今生已。
此时贵主知安在,此际焚骸泪如水。
西门掩袭又潜奔,东城藁葬谁重徙。
巾帼由来愧丈夫,终随降将掷戈殳。
齐云楼下通天火,玉殒兰摧恨不殊。
钟繇之书埋百年,摩挲一再重惘然。
吁嗟乎,庙无觚棱冢无突,上虞孝,溧阳贞,后先永永铭坚石。